第11章 处变不惊,妙语应对他人不善(2/8)
去,来为那些有悖常理的话进行合理的解释,寻找其立足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解除了尴尬局面,更能让对方对你充满感激,从而从心里愿意和你进行长久的交往。
3.善意曲解,消除误会
在交际场合中,交谈双方难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说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是带有歧义的话,从而让别人产生误解,心理上感到不愉快。在这个时候,直接的解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倒不如采取故意曲解的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话装作不知其意,而是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从善意的角度进行解释或者打圆场。这种看则无心实则刻意地去接话方法,会很快地将局面朝着有力的方向引导和转化。那些尴尬的局面也将会随着故意的曲解而不复存在。
为自己“开脱”,也是一种智慧
在遇到尴尬场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有人出来为你打圆场,替你开脱。要想让自己摆脱窘迫的场面,就应该依靠你的聪明才智来为自己开脱。
生活千变万化,什么样子的怪问题都可能遇到,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方法,就是作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千万不可以被对方的问题困死陷于被动。当你被人刁难的时候,你可以给人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感觉,可以用“大约、最近、前后、方便的话”等词汇来解决这些问题,为自己开脱。
在一次巡游江南的时候,雍正皇帝和刘墨林来到苏州看到了一尊弥勒佛。雍正皇帝突然指着佛像问:“他为什么对着我笑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毕竟佛像见了谁都是一脸笑容可掬的样子,但是刘墨林又不能直说,否则就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他就回答说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刘墨林原以为雍正皇帝会为此开怀大笑的,不曾想,皇帝话锋一转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佛见了你也笑呢?”刘墨林不愧为大才子,十分机敏地回答道:“佛是在嘲笑臣成不了佛。”
刘墨林由于刚刚说了佛见佛笑,如果依然这样回答的话,那么他自己也就成了佛,有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说不好会有诛九族的大罪,因此就把佛的笑说成了是对他的嘲笑,既巧妙地让自己开脱,又给皇帝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让自己感到为难的问题,如果不去回答的话,显得自己没有礼貌,选择面对的话却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那么,就要学会巧妙地为自己开脱。
心理点拔
一般来说,为自己开脱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点:
1.模糊回答
有些问题让你感到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时候,你可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进行回答,这样既能不失礼数,又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比如有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有人问他:“你是否读过《十日谈》?”他就回答:“最近不曾”。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罢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曾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还有一次,别人问他是否看过《莎士比亚全集》,他就回答说“英文没读过。”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误解,他比较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读懂英文,但是时间太忙,只是看了别人的翻译,等以后抽时间再去读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此言一出,别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2.暗示性语言回答
有时候别人向你问话的时候,你感觉如果直言相告可能会让他难以接受,如果不回答的话又说不过去,那么你就不妨讲一些暗示性的话语,做到既能让对方了解事情的真相,又能巧妙地让你得到开脱。
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孙山的人和一个同乡一起上京赶考。到了发榜的那一天,孙山考中了进士,不过是最后一名,而他的同乡却落榜了。后来,他的同乡感觉脸上无光,就留在了京城,而孙山则回到了家里。回到家后,那位同乡的父亲急切地向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最新更新章节〖第11章 处变不惊,妙语应对他人不善〗地址https://wap.275b.com/242_2420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