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妙语寒暄,投其所好巧沟通(2/7)

的印象大打折扣;在作报告或者讲话时,可以先这样客套一下:“我的讲话水平不高,讲得不好,还请大家见谅”,“如果讲得不好,还望大家多多指正”……这类客套话表面上看似随口而出,实际上确实起到了表现自身涵养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特定场合的客套话:

(1)初次见面说“久仰”,再别重逢说“久违”。

(2)等候客人说“恭候”,客人到来说“光临”。

(3)未及欢迎说“失迎”,起身作别说“告辞”。

(4)看望他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5)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告辞说“失陪”。

(6)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7)请人解答说“请教”,盼人指点说“赐教”。

(8)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办事说“拜托”。

(9)向人祝贺说“恭喜”,赞赏他人说“高见”。

会说场面话的人,都是交际场中的老手,即使是陌生场合,不论遇到多高身份的人也不会冷场。可见,场面话的运用就像一把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它可帮助你和陌生人顺利地谈话。因此,在与陌生人说话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场面话”的说法,并在三言两语之间,就能轻松让对方为我们打开心门!

制造惺惺相惜的感觉,交谈更容易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体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在既定已经发生的事情中,把自己当成对方,想象自己是由于何种心理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整个心理过程中,由于自己先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对方的这种心理,最后谅解了这种行为和事情的发生,这与古人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出一辙。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同理心”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同理心说话,就是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同情、理解、关怀对方,接受对方的内在需求,并感同身受的予以满足。利用同理心说话,可以从对方言语的细微处体察对方的心理需求,从而通过语言表达出“惺惺相惜”的感觉,最终影响其心理。

保险员李小姐一进门便开门见山说明来意:“王先生,我这次是特地来请您和太太及孩子投人寿保险的。”可是,王先生却异常反感地说:“保险是骗人的勾当!”李小姐并没有生气,微笑着问道:“噢,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您能给我说说吗?”王先生说:“假如我和太太投保三千元,这三千元现在可买一部兼容电脑,二十年后再领回的三千元,恐怕连电视机都买不到了。”李小姐又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呢?”王先生很快地回答:“一旦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即会造成货币贬值,钱就不经花了。”通过这样的问话,李小姐对王先生内心的忧虑已基本了解。

李小姐首先维护王先生的立场:“您的见解有一定的道理。假如物价急剧上涨二十年,三千元不要说黑白电视机都买不了,怕只够买两棵葱了。”王先生听到这里,心里很高兴,但接着精明的李小姐又给他解释了这几年物价改革的必要性及影响当前物价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分析我国政府绝对不会允许旧社会那样的通货膨胀的事情发生的道理,并指出以王先生的才能和实力,收入可望大幅度增加。说也奇怪,经李小姐这么一说,王先生开始面带笑容,相谈甚欢,当然,李小姐最终获得了成功。

李小姐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利用同理心说话,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设身处地,洞悉对方的心理需求,再进行引导,影响对方心理,最终说服了王先生。由此可见,灵活地运用同理心说话能够有效地影响对方心理,站在对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最新更新章节〖第6章 妙语寒暄,投其所好巧沟通〗地址https://wap.275b.com/242_242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