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1/2)
1205年,六十六岁的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宫亭。>
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永遇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何等的气魄,可如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又是何等的落寞,这两年之后他在临终前终于等到了传令,却一切晚矣。>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这四十三年的时光,白云苍狗,而彼时比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勇,猛无畏,于万人之中擒敌,故事里便从此开始。>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率军南侵,山东热血男儿辛弃疾,率领两千子弟,加入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奋起反抗。>
后来他奉命联络南宋政权,以合力之势围攻金军。>
但在返程的途中,他得知张安国投敌叛国,并将耿京杀害。>
血气风刚的辛弃疾怒从心起,率五十名骑兵前往捉拿叛贼,以雷霆万钧之势,从五万之众的金军大营和活捉张安国,之后,他又千里狂奔之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置。>
此战一出辛弃疾名声大震,他被任命为江阴牵绊,从此进入仕途,他满心盼着带兵收复失地。>
谁曾想到遭受南宋朝廷的猜忌,因为他是“归正人”的身份,也就是,从沦陷区投奔而来的人,只许他当地方官儿,不让他带兵作战。>
英雄一生也只能唱着孤寂的挽歌,几年后,他登建康赏心亭,回望昨日梦想,如今成灰。>
悲愤写下了那首《水龙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四十一岁他调任江西,建“带湖庄园”自号稼轩,自此开始长达二十年的归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时候《丑奴儿》便是在此时所作,尽管悠闲度日,但一腔愁绪也无处发泄。>
1188年,好友陈亮顶风立雪前往鹅湖与辛弃疾相会,此时他们都是落寞之人,一生报复不为所用,陈亮感慨做《贺新郎》>
“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男儿何用伤离别。”>
而辛弃疾则写下了那首名扬千古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千百年来读此诗句皆千百情绪,惊的是英雄点兵,叹的是醉里看剑,写的是功成名就,流芳百世,悲的是大梦初醒,一切成空。>
1205年他登北固亭写下《永遇乐》,再次悲叹,这一生的境遇终成绝唱。>
两年后他等到了朝廷的诏令,而他也已经油尽灯枯,回看这一生少年峥嵘,锐不可挡,中年归隐,从此望断天涯,晚年落寞,耗尽毕生,最终还是没能盼到他梦里的千秋,英雄至此,何必英雄。>
“林梦老师,我说完了。”>
林梦点点头笑道:“说的非常好,坐下吧。”>
一节课的时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众人纷纷拿着书本离开了教室。>
杨清牵着璐瑶的小手来到了体育场,坐在凉爽的草坪上,看着远处众人在打篮球。>
老三和吴文两人也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再杨清的边上。>
“这天好热呀~”吴文擦了擦头上汗水。>
杨清点点头,“是呀,到日子了。”>
滨海市五月份的温度大约都在二十多度~三十多度的样子,走在大街上,不出一天,都会变成黑煤炭。>
“我去买点雪糕吧,你们等我一下。”>
老三站起身,奔着远处的超市跑去。>
杨清转过头,看着小脸被晒微红的璐瑶。>
“不行我们回教室?”>
“不要~透透风,教室里面太闷了。”>
璐瑶摇摇头,也是热的原因,璐瑶汗水打湿衣服,好在今天穿的是粉色的半截袖,不然,啥都看见了。>
杨清看到就算了,别人可不行。>
“呀,学弟在这里呀。”>
这时,身后传来一声惊讶。>
杨清几人转过头,看着向他们步步走来的女孩子。>
“你…你是?”杨清看着女孩子眉头微皱,他见过,可是忘记了。>
果然,女孩子听到这句话后,明显有些不开心了,撅着小嘴。>
“唉,看来我在你心目中地位可有可无啊。”>
吴文道:“清哥,她就是周小姐,周雅,上回帮你赶走那两个碍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up主的日常小男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二章〗地址https://wap.275b.com/242_24260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