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这个美食:绝(2/3)
其实在西北部地区,面皮的由来还夹杂着一些历史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定军山,在这里操练兵马,准备出祁山打败曹操,平定天下。
而定军山恰好位于汉中以北,距汉中约七八十里。那一年夏季,连续阴雨,诸葛亮屯集的稻谷发了霉,没法让士兵再吃。
诸葛亮看到发了霉的稻谷,很是心痛。扔了吧,数量巨大,可惜了不说,扔掉后士兵缺粮吃。
于是诸葛亮就命人,把稻谷冲成米,再磨成浆。然后上笼蒸成了面皮,再调以辣子,盐和醋拌匀即食。
这种发了霉的稻谷就被诸葛亮研制成现在的面皮。后来风调雨顺了,没有那么多霉化粮,想吃面皮了,大家就用好米磨浆制作面皮。
久传下来,就形成一道汉中特色小吃“面皮”。虽然只是历史传说,但是把米制作成面皮,形成大米的一种新吃法,也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外地人常常把汉中面皮就叫做汉中米皮,意思就是用大米做成的,而陕南人却一直把这种远古沿袭而来的小吃叫面皮。
董柯兰这样的东北人,吃面皮是头一回,当然也感受到了西北小江南特色美食的魅力。
董柯兰吃完面皮起身擦了擦嘴,又端起碗来喝了一口菜豆腐汤。菜豆腐是用浆水菜的汁浇入渐开的豆浆中慢火烹制而成,也是陕南一道特色小吃。
而关于浆水菜,这里也有一段历史的传说。
相传浆水始于秦朝末年,是汉高祖刘邦和丞相萧何共同研制并取名。汉中芹菜,苦菊都是制作浆水菜的最好原料。
浆水微酸,汤浓,显白色。浆水用面汤做引子,能增加浆水的香酸味。后人在古代人研制的基础上,用辣子配炒,用豆芽配炒,制作成各种浆水菜炒菜。在汉中还有一个特色小吃叫浆水面,就是因此而成名
浆水炒豆腐,浆水炒豆芽也成了一道由浆水而衍生的家常菜。董柯兰这样的东北人当然是不了解这些美食的由来,在东北,这些面皮、浆水面、菜豆腐等等她是听都没听过。
董柯兰吃完出了门。老板热情地送她到门口招呼道:“夫人,下次再来啊!”而董柯兰啥话也没说,只是朝面皮老板笑了笑,牵着马离去。
“以后有机会,一定把英子和喜凤他们都带来尝一尝。”麻、辣、酸、香”的感觉还在董柯兰脑海中回味着。
快到丈夫武连胜说的地方了,董柯兰决定先打听打听,毕竟好多年武连胜也没来和亲戚联系过。
董柯兰忽然抬头看见一个很大的店铺招牌,上面写“三合东北特产”几个字。“对,应该就是这里了。”
记得武连胜说过,他的小姨名叫刘芳,早年经人介绍嫁到陕西汉中。刘芳的老公是地道的汉中本地人,在汉中开了家汉中土特产店。
刘芳嫁到汉中后,就把“汉中土特产店”改成“东北特产店”,两人一直经营着,听说生意还不错。
这家“三合东北特产”店,会不会就是小姨他们家呢?从丈夫武连胜的口中知道的,包括地址、店名都已经基本相符了。
从外面看,这家土特产店有两间门面,横跨两间房的门头招牌大得老远都引人嘱目,董柯兰决定进去打听一番。
她拴好马,卸下包袱背在身上,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一切收拾完毕,迈进了这家三合东北特产店的大门。
“小姐,你需要点啥?随便看啊!”店主家见有客人上门,赶忙上去迎接。
董柯兰把店里货品大致看了看,东北黑木耳、人参、榛子、山蘑菇、干蕨菜……。这些东北应有的土特产,几乎样样齐全。
还搭配了一些汉中本地土特产,绿茶、沙参、当归、黑米、干盐菜、腊肉等等。
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风雨年代大佬情】最新更新章节〖第024章 这个美食:绝〗地址https://wap.275b.com/244_2448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