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特殊的界碑:萧何月下追韩信(1/2)

“这说来话就长了,一句两句也说不清,回头我会把这些门道全讲给你的。现在,你带几个弟兄去衡家大院接货,我来安排弟兄准备,现在就出发。”

“总镖头,不用那么急吧!”申旗万觉得林总镖头也太小心了,又不是第一次走镖,弄得气氛都有些紧张了。

“早点去,早点回,中途万一有个啥,走早些还能争取点时间。”申旗万见林振南主意已定便不再争辩,出门就安排兄弟们去衡家大院。

衡家大院里,管家已经把准备好的土特产,布匹,金子等列好清单,所有货物都已摆放到院子里。

申旗万招呼兄弟们把东西装上车,告别管家回到镖局。

林振南这边也精挑了十五个身手不错的弟子,个个腰间跨匕首,身上背着枪,手上牵着马,整齐的站立两边等待申旗万。

申旗万镖车一到,林振南便安排几个兄弟接上马车,其余人等骑上马前后左右护卫着镖车出发了,林振南骑着马走在最后面。

没走几步,林振南停下马,转过了身。对申旗万说道:“旗万,镖局的事就拜托你了。”林振南很正式地给申旗万抱拳行了个礼,弄得申旗万感到了有万斤压力一般。

他给林振南还了个礼。说道:“总镖头,放心吧,一路小心,早去早回啊!”林振南笑了笑,又挥挥手,驱赶着马去了城门。

林振南一行十几人,沿汉中褒斜谷道行进,一路上没有吃饭喝水,甚至几乎没有停歇。

沿褒斜谷道由褒城镇入山,经留坝,太白,宝鸡进入关中,是北出汉中的必经之道。

这是一条由汉中穿越秦岭的狭长道路,是当时汉中与关中贸易来往的主要道路。林振南护送的衡家大院寿礼,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走,是因为沿途的土匪大都与林振南认识。

林振南参加义和团时认识的很多兄弟,在义和团失败后,结伙到这条道上当了土匪。

民国初年,林振南东躲西藏无处安身时,还是在义和团一大哥的引见下,加入了一个特殊组织红帮,又叫“洪帮”。

当时洪帮在陕西的弟子还不算多,林振南到上元观成立五郎镖局后,受红帮委托在陕南招募人员。

林振南自然就成了陕南的洪帮老大,由于洪帮在上海、南京发展迅猛。势力逐步扩大,影响力也波及全国,拥有了一个洪帮弟子的身份对林振南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洪帮弟子所到之处,无论是土匪还是官方都会给三分薄面。林振南给申旗万所说的道道,其实也指的是这个洪帮弟子身份。

林振南在出汉中的几条道上护镖多年,除了凭借义和团兄弟这些关系,还有就是陕南洪帮老大这个身份。

如果不是冒出个清云寨,林振南肯定会选择经佛坪入关中。可清云寨这些土匪黑白通吃,只认理不认人,让林振南才被迫选择北出汉中绕留坝过宝鸡进入关中。

林振南的队伍行动迅速,傍晚时分

就进入留坝地界。“师父,你看,咱们到马道了。”一个弟子指着路边的碑给林振南说。

“萧何月下追韩信”这块碑是留坝马道镇的标志。关于这块碑,在陕西汉中还有一段历史典故。

相传公元前206年,张良推荐韩信到汉中投奔刘邦,韩信带上张良写的推荐书和宝剑,千里迢迢到了南郑,去见汉汪刘邦。

张良对刘邦讲过:“以后若有人来投大汪,以臣的手书为凭,封官宜大不宜小。”但到底推荐谁来,张良并没有讲明。

韩信虽然带着张良的荐书和宝剑,拜见汉王时却并没有上交刘邦

刘邦接见韩信时,见他身材瘦小,貌不赢人,感觉他手无扶戟之力,当时并委以重任。

韩信每天闲住南郑的驿馆里读书下棋。虽然见过刘邦几次,可在刘邦的眼里,好像已经忘记了韩信这个人。

丞相萧何心里想,张良走时说有人来投刘邦,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这么久了,就来了一个韩信,推测可能此人就是张良举荐来的。

于是一有空闲时间,萧何就去找韩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韩信。萧何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认为韩信智谋高强,胸怀大志,认定韩信就是张良介绍来的贤才。

于是就向汉汪刘邦推荐,请求重用韩信。汉汪碍于萧何的面子,就封韩信做了个小官,

韩信千里迢迢来投汉王,仅仅当了个小小的粮仓管理员,心里很是不满经常发牢骚。

一日,与其他人喝醉了酒,酒后失言骂汉王不是人才。被人听见报告了汉王刘邦,刘邦就要将这些喝醉酒的人一律处死,并派夏侯婴做监斩官。

夏侯婴将这十几人押赴刑场,杀得只剩韩信时,韩信突然狂呼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么,为何杀壮士?”

夏侯婴一听,立令停车,一看乃是韩信,就跟他谈话。韩信的才能和抱负,让夏侯婴听后佩服不已。

夏侯婴于是禀报刘邦,建议重用韩信。刘邦听了夏候婴的建议,就做个顺水人情,免去了韩信的死罪。封韩信做了粮仓管理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风雨年代大佬情】最新更新章节〖第034章 特殊的界碑:萧何月下追韩信〗地址https://wap.275b.com/244_2448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