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第一乐章 唤醒之诗(46):舍勒是谁(3/4)


“‘支声复调’的写法?还真是每首的伴奏都不落于俗套啊。”这些评委的耳力何其敏锐,一开篇就意识到了这个创作手法绝不简单。

它的对位独立性比传统的伴奏要强,但又弱于对比或模仿性的复调:通常是多个层次围绕一条主旋律进行,时而分开,时而聚合,互相衬托,从而形成一种将人声包含于绵密织体的声响效果。

听起来特点很美好,但须当注意的是,如果不是和声和旋律写作的境界皆已炉火纯青,这样的手法极其容易让人声与伴奏主次不分!可是现在——

夜莺小姐再次提气开口,这一次她不再矜持浅唱,而是眼眸明亮,张开双臂,以热忱的姿态放声高歌:

“如果你爱美人,就请别爱我!…..”

旋律一出,尚未完整,众人便领会到了其中的神妙之处,钢琴温柔地拥抱着歌声,而歌声以浓浓爱意作答,两者缠绵依偎,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到底是谁写的?”包括库慈小姐在内的三位名歌手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只有刚刚那惊艳的一首,大家的反应是惊叹谁能捕获到如此的灵光,可是第二首水平同样极高……

难不成还有人能够将《吕克特诗集》稳定发挥两次?这多少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了!

“如果你爱美人,就请别爱我!

去爱太阳,那披着金发的太阳。”

诗歌中的“iebe(爱)”一词在她的歌声中反复出现,而每一段音乐材料在出现时,范宁都将其稍作改变,让其情绪在一连串的否定词中越推越高——

夜莺小姐的第二段,向上小三度转调:

“如果你爱青春,就请别爱我!

去爱春光,那年年依旧的春光。”

夜莺小姐的第三段,节奏线条被拉长:

“如果你爱财富,就请别爱我!

去爱美人鱼,它身上有无数珍珠。”

而最后一段在高音域的耀眼强调,将这首诗歌的主题升华,所有的否定在此刻变为肯定,她的每个音节中无不洋溢着对爱的炽热向往:

“如果你爱爱情,就请来爱我!

永远爱我,就像我永远爱你一样!!!”

范宁在阅读揣摩诗歌后,将这里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处理:他没在情感的爆发点用上俗套的突强力度,而是做了“渐慢并渐强”的术语指示。

而更加具有戏剧性的是下一句“ja, mich liebe!”(啊,你是爱我的!),他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渐弱”!

“他怎么知道我当年写这一句时,实际上是患得患失的心态!?”

听到夜莺小姐最后那带着微妙“揪心”意味的演绎,吕克特大师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

世人在赏析中无不认为,吟诵此诗歌的主人翁一定是个不拘泥于物质,追求精神之爱的高洁之士,他(她)一定向往纯洁的爱情,并会无比自信地去追求这份纯洁……

这不全对!事实上面对世俗和物欲的熏扰,那位主人翁并非全然自信,他(她)的心态是患得患失的!他(她)对心上人如此深情告白,绞尽脑汁地做这样的铺垫,其实已经用尽了毕生的勇气,而且也恐惧那个告白之后的结果!

为什么背后那个创作者能如此敏锐地洞察到诗歌背后真正的意蕴?

为什么这位夜莺小姐可以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

“这到底是谁写出来的!?”

歌曲尾奏是连续的半音下行,待得音乐的终止式散去还没半秒,吕克特大师整个人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安被这位新月诗人的反应吓了一跳。

“舍勒啊……”

“我的老师,在邀请函上签名了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旧日音乐家】最新更新章节〖第369章 第一乐章 唤醒之诗(46):舍勒是谁〗地址https://wap.275b.com/246_24687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