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7/www.275b.com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7/www.275b.com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跃马大唐第一零九一章 机遇(2/5)-新笔趣阁

第一零九一章 机遇(2/5)

鉴于此,即便时间宝贵,柳钧很想尽快赶到长安城下,对长安城造成威慑,并且截断李光弼大军的两道缓解蜀地的压力。但他也不得不让疲惫的士兵们好好的休息一天。因为要拿下蒲州城,可不必路上的这些城池,可以轻松的攻克。人马都要恢复体力补充体力,否则很可能被拖在蒲州。

大军在坊州整整休整了一个白天的时间。士兵战马吃喝的饱饱的,然后开始倒头大睡。直到夕阳西下时分,莽莽的号角声响起,士兵们纷纷起身来,他们知道出发的时间又到了。吃了干粮后,兵马整顿再发。行了四十里后天便黑了。但好在两个时辰后,下弦月升上了天空。虽然已经是下旬,但其实也只是七月十八,月亮还不弱,所以兵马倒也可以顺利的前行。黎明时分,在距离蒲州城五十里的荒野上,兵马做了最后一次休整。填饱了肚子,喝足了水,马儿也吃饱了草料时,大军加快速度。朝阳初升时,三万骑兵已经精神抖擞的抵达了蒲州城下。

蒲州城中的兵马确实不少。从洛阳太原等地东调的朝廷兵马已经在几日前陆续抵达长安。长安城中已经有近四万兵马的镇守。而长安周边的一些城池也增派了兵力。蒲州城中便有一只七千人的兵马。领军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长安李瑁率唐军和回纥联军攻击长安的时候,在史思明死后率军开城投降的田承嗣。

当初史朝义和田承嗣献出长安投诚之后,朝廷兑现了承诺,给史朝义加了王爵,并且让他回到幽州城去。但史朝义其实只是得了个空头的王爵,幽州等地的兵马朝廷是根本不可能再交给他来掌管了。所以虽然挂了个范阳平卢两道节度使的名号,但其实史朝义便只是个闲人而已。兵马财政之权全部被李瑁派去的专人执掌。对此史朝义虽然心中恼怒,但也不敢多言。

而相交史朝义的情形,田承嗣的情况要好的多。

投诚之后,史朝义对田承嗣亲手将自己父亲史思明推下城墙的行为耿耿于怀。所以田承嗣和史朝义之间在投诚之后便再无交集。史朝义回去范阳,田承嗣却没有跟着去。而是留在了长安。

因为田承嗣确实是长安献城投降的主导,并且也是个有名的战将,所以李瑁和李光弼君臣对他还是有所看重的。但毕竟他是个降将,又是个曾经参与安禄山叛乱的主要将领,所以李瑁和李光弼对他也防着一手的。京城主力禁军将领的位置他是不要想的,这样的人放在身边也不太放心。但也不能让他单独去某处领军,指不定这家伙又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于是乎,在既防又用的心理下,李光弼将田承嗣安了个蒲州太守的职位,给了他四千老弱兵马,让他去蒲州驻守。这蒲州在长安北边,实际上位置并不重要。而且距离长安又不远,有什么风水草动可以随时察觉,所以实际上让田承嗣在蒲州呆着,正是朝廷既防又想用的矛盾心理的体现。

田承嗣自己其实也知道自己处境的尴尬。虽然李瑁和李光弼对自己和蔼可亲,但田承嗣知道那是表象。他们对自己的不信任其实根本不用说出来,从气场便能感觉的到。但田承嗣从来就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就像当初毅然背叛史思明一样,当他知道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他从来都是一个积极的改变者。在这件事上,田承嗣知道,自己必须要有一个契机能够向朝廷证明自己的忠心和自己的能力。积极行动打消朝廷的顾虑才是正道,而非是自暴自弃抱怨连天。

所以,在抵达蒲州之后,带着那四千老弱残兵的田承嗣老老实实的做起了他的蒲州太守的本分。他改变了以往的那些贪杯暴躁好色的毛病,每天清晨闻鸡便起,来到衙门办理公务。然后积极的训练兵马,安顿百姓,修缮城池。甚至亲自带头将蒲州境内的几条河流疏浚通畅,带领百姓补种粮食,开垦田地等等。总之,他表现的像是一个全心全力为朝廷为百姓办事的好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跃马大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一零九一章 机遇〗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085/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