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潜出大内(2/3)

走了过去,拱手作揖,道了一声:“太保爷!”。

那人是镇抚司千户、锦衣卫十三太保的老大杨尚贤,论说无论品秩还是在宫里的地位,黄锦都比他只高不低,不过十三太保的名头实在太响,因此黄锦不但要先给他行礼,还要尊称他一声“太保爷”。

杨尚贤一边给黄锦还礼,一边说:“适才刚过去了一队巡逻兵士,我牵着马站在这里不合规矩,被人看见了也难得说话,就先躲在暗处避了一避,让黄公公担忧了。”

“不说这个了,不说这个了。”黄锦急切地说:“伺候主子睡下了我才出来,这些日子主子都是辰时三刻左右便会醒来,我得赶在明日辰时初回来,把马给我吧。”

“这一来一去要赶百十里地,又是大晚上的,且不能出什么岔子。就让我送你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不敢劳烦太保爷。咱家自去便是。”

杨尚贤怎能不明白黄锦说是“不敢劳烦”,其实是怕连累自己,便说道:“如今宫里乱成这个样子,皇上的面子也不好过去,真得好好想个法子才是。黄公公不用说什么了,我知道你和吕公公一样,都是真心忠于皇上的人,为你们担罪我觉得值!时候不早了,快上马!”说着,他那一双蒲扇大的手插到了黄锦的腋下。黄锦也不再客气,将脚踩在马镫上,借力翻身上马。抓着丝疆才发现,马的嘴上被勒上了一道绳子,免得嘶叫起来惊动他人,心里暗暗佩服杨尚贤心细如发。

杨尚贤也跳上马,一抖缰绳:“走吧。”

马箭一般地冲了出去,黄锦赶紧拍马跟上,两骑向德胜门方向疾弛而去。

城门也早已落锁,不过杨尚贤早就派了另一位镇抚司副千户、锦衣卫十三太保的老五张明远守在德胜门口,远远地瞅见他们过来,张明远一亮“北镇抚司”的腰牌,谁敢多问上一句半句,赶紧打开了城门,三人一起冲出了城门。

出德胜门不远就走上了驿道,因是隆冬的深夜,还刮着凛冽的西北风,宽敞的驿道上行人车马都没有。尽管三人觉得身上一阵阵地发冷,手也快冻僵了几乎拉不住缰绳,却趁着路上无人挡道,拼命地打马飞奔,直奔皇家陵园——天寿山而去。

天寿山位于离京城四五十里的昌平县,首尾八十里,是燕山山脉的一个分支,原名黄土山。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召集全国风水大师,在京畿近郊山峦岗地为自己选择一块“万年吉壤”。后经多方斟酌,亲自圈定了黄土山为皇家陵地。因嫌名字不雅,遂赐名为天寿山。

天寿山的确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东、西、北三面有群山环绕,南边却开敞无阻,象是一个大庭院。“庭院”还有一对小山把门,左边是龙山,右边是虎山,真有面南背北、虎踞龙腾的天家气象。因此,自成祖朱棣之后,七位皇帝的陵寝都在这天寿山中,正在修建中的嘉靖帝的永陵,已经是这山中的第八座皇陵了。

按照皇家规制,嘉靖帝登基后不久,钦天监便勘察确定了永陵的陵地。今年年初,皇上准了礼部尚书严嵩所奏,开始着手为自己修万年吉壤,如今这里聚集了数万军士工匠民夫,正赶着开挖吉穴修地宫。

到了天寿山,龙虎两山之间有一道大红门,这是皇陵的正门,所有官军百姓到此都得停轿下马,连九五之尊的皇上谒陵也得换上乘舆才能入内。黄锦和杨尚贤、张明远三人只得勒住了马,留张明远在山下遛马候着,黄锦和杨尚贤向永陵工地奔去。一路上看守皇陵的兵士想要阻拦问个究竟,一见他们身上的宫服和官服,已经到了嘴边的话赶紧又咽了回去。

自红门至永陵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这对于身为大内第一高手的杨尚贤根本不算什么,身子发胖的黄锦就吃大苦头了,才跑到一半就上气不接下气,几乎迈不动腿。杨尚贤不得不停下步子,说:“要不黄公公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章 潜出大内〗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