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撤军条件(2/3)
边的吕芳赶紧把他扶住了。朱厚熜这才意识到自己狂喜之下,竟然出手打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忙不迭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哦,朕实在是太高兴了,太高兴了!哈哈哈,朕就知道你严阁老一张利嘴,胜似百万雄兵,果然你一出马,就立下了万世之功!”
严嵩这才把头低了下来:“全赖我大明列祖列宗保佑,皇上洪福齐天,将士效死用命,老臣不敢贪天之功。”
“有功便是有功,难道朕是那种有功不赏的昏君吗?”朱厚熜笑着说:“你本已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今次又立下了大功,朕一时竟想不出该赏你什么才好。就由你自己来说,想让朕赏你点什么?”
严嵩根本不敢接腔,反而把头埋得更低了。
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难题轻而易举地破解,吕芳也替皇上高兴,便凑趣说:“奴婢斗胆插一句,严阁老时下最挂心的,只怕还是那被关在诏狱之中的儿子。”
朱厚熜摆摆手说:“严世蕃是自然要放的。不过这样的恩赏还是太过菲薄,严阁老心中会怪朕小气的。严阁老,你已是从一品的少师,朕就晋你为正一品,加太师衔,你觉得如何?”
护送严嵩进宫的高拱的脸立刻阴沉了下来,吕芳心中也是暗暗惊呼一声,皇上这样赏赐也真可算是大手笔了!
依朝廷规制,非军功不封爵,官最高官秩便是正一品的“三公”,即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之下,还有称为“三孤”的少师、少傅和少保;以及被称为“太子三师”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都是从一品的官秩。虽说这些都是虚衔,却是臣毕生追求的无上荣光。六年前的嘉靖十八年(1539)正月,皇帝举行“尊天重典”,时任礼部尚书的严嵩因尽职尽责操办大典,并做青词颂德,被特加从一品的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严嵩以礼部尚书本职入阁拜相,又被特加少师衔,算起来他晋从一品也有六年了,晋位正一品也不算违制,但问题是如今奉旨停职养病的内阁首辅夏言才是正一品的太傅,阁员严嵩却一步就晋封为太师,两人官秩就有了微妙的差别,日后该如何相处,会否造成内阁不和,进而引起朝堂纷争……
但这些话只能待严嵩和高拱退下之后,再寻机会给主子说。当着这两位外臣的面,可不能扫了主子的兴;而且,严嵩曾多次在主子面前替自己说话,京城谋逆之时如此,江南叛乱之时亦如此……
严嵩赶紧跪下,说:“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君父有赐,臣子不敢辞。但老臣万死不敢受如此厚赏,请皇上恕罪。”
方才话一出口,朱厚熜便觉察出了东暖阁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知道定是自己兴奋过头,许下了不大合适的愿,见严嵩辞谢,就顺坡下驴,笑着说:“呵呵,你还真跟朕客气啊!那就委屈你一点,晋正一品,加太保衔,容留他日再立功受赏的余地,你觉得如何?”
严嵩重重地叩下头去:“回皇上,老臣已犯下不赦之罪,故此不敢受赏。”
朱厚熜一愣:“不赦之罪?严阁老何出此言?”
严嵩小心翼翼地说:“老臣未经请旨,便答应朝廷赏赐虏贼各部银二十万两,粮米十万石、布帛十万匹、,先于京城给付一半,剩余一半待虏贼退兵之后,在大同给付……”
朱厚熜闻言大惊,他料定严嵩不敢轻易答应鞑靼的领土述求,肯定是在议封赏和开互市等条件上磨不下来,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如今火已烧上了房,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可他没有想到严嵩竟然答应了这样的条件!
二十万两银子、十万石粮米和十万匹布帛,只是鞑靼《求贡书》上所提要求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能谈下这样的条件已实属不易,但关键不是多少银子多少布帛,而是那要命的十万石粮米!
说起来,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章 撤军条件〗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