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各显其能(2/3)

照啊!”见他如此识趣,陈洪也兴奋了起来:“宫里当差,就该有这么股子伶俐劲儿,趁着万岁爷正在兴头上,再把这么个锦上添花的事儿给办好了,咱家和黄公公的差使便好办多了,也少不了你杨兄弟的彩头!”说着,他哈哈大笑起来。

陈洪虽说刚才已认了他这个同门,这却是陈洪第一次对他以兄弟相称,杨金水本该激动才是,但不知道为什么,陈洪那得意得有些张狂的笑声,却总让他有一种阴冷的感觉,只得深深地将身子俯在地上,不迭声地说:“谢师兄,谢师兄……”

就在这几位在宫里有头有脸的太监在司礼监将这件“锦上添花”的大事商议妥当的时候,东暖阁里的君臣奏对也接近到了尾声。

吕芳的密报都能公示于内阁,戚继光的密疏就更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三位阁员传看之后,对戚继光恳请宽恕叛将林健都没有异议,但在举荐林健担任营团军前军副统领一事上,李春芳和徐阶两大阁员却同声反对。

怪就怪戚继光太老实,丝毫不敢隐瞒皇上,把林健先是率部拼死抵抗,其后被曹闻道和杨博责之以春秋大义才投降的经过一五一十都写在了奏疏之中,虽是他一片忠君之想,但终归是给此事带来了麻烦。

李春芳从林健的举动中看出,此人虽有将才,却优柔寡断,更太过念旧情,认为即便能赦免其罪,也不该安排在营团军那样重要的军中任职,以免怀妇人之仁不愿与昔日同僚刀兵相见,战场之上,胜负只在转瞬之间,稍有犹豫不但贻误军机,更有可能祸及将士生命安危。

徐阶身为吏部堂官,掌握全国官员升迁罢黜,他的见解比李春芳还要更为深远。他认为即便林健是被胁持附逆,按大明官制,凡有失城弃地之情事的武将,都要褫夺军职,发九边充军;纵有率军投诚之功,毕竟是营团军攻上城头之后,不可与皇上昔日恩旨中所谓“杀官起事”之大功同日而语,若是能让他官复原职,日后攻破南京,魏国公徐弘君、信国公汤正中一干逆贼自缚请降,又该如何酌处?若不严惩,岂能以儆效尤?可若是严惩重处,岂不又显得朝廷处事不公?

朱厚熜听徐阶这么一说,也觉得挺有道理,但他知道戚继光是个少年得志,眼高于顶的人,能让他看中的人一定也错不了,有心要成全那个什么林健,为国家留一有用人才,便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尚未表态的严嵩。

身为阁揆,严嵩自然要分君之忧,略一思量,便从容说道:“李阁老、徐阁老所言都有道理,罪将林健辜负圣恩,附逆为祸,虽九死难赎其罪,刺配充军已是浩荡天恩,更遑论升任营团军要职……”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看到了皇上一道凌厉的目光立刻扫了过来,更加确知了圣意,便又接着说道:“不过,惟其如此,方能彰显吾皇如天之仁,更为诸多附逆从乱之军将立一榜样!”

说到这里,他冲李春芳点点头,说:“李阁老担忧我大明将士安危,其心也殷,其情也切,但所谓林健之有妇人之仁倒也不必过虑,愚以为有其人临城一呼,兴许某些天良未曾完全泯灭之叛将感怀圣恩,即刻便开城请降,免了王师攻城夺隘之辛劳损伤。三国之蜀主刘备入川,得一严颜,蜀地望而降者十余城,如此之例,史不绝书啊!”

接着,他又冲徐阶点点头:“徐阁老一力维护朝廷法度官制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愚以为以林健比之徐弘君、汤正中那帮逆贼则多有不同,一来有首犯、从犯之别,实无必要也不应该一体而论;二来林健昔日不过是叛将凤庐总兵李明博帐下一偏裨牙将,附逆从乱也是奉命而行。徐阁老任推官掌刑名多年,该当知道我大明律法载有明,奉命行事是公罪,公罪不论。上天有好生之德,仁德宽厚更无过于皇上,对林健法外施恩,也是合情合理的。”

严嵩的话丝丝入扣,李春芳听了一时倒也无从反驳;徐阶却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二章 各显其能〗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