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藏富于民(2/3)
市所得利润为少!”
原来皇上不但不同意厉行茶禁,还要彻底放开茶政专营榷卖之法啊!江南三大政:盐政、漕政和河政;北方三大政:茶政、马政和屯政,都与国家财政息息相关,而且茶政更是与马政密不可分,马宪成身为户部尚书,自然不敢拿国家的一大财源当儿戏,便说:“纵有所得,也尽在奸商而不在官,于国朝财政何益?”
严嵩已从方才的震怒之中清醒过来,立刻抓住了他的话柄:“马阁老此言又差矣。皇上如今推行新政,广施仁政,禁用威权,趋利逐财之徒固然可恶,但也只能加以疏导,不可施以重典。马阁老两榜进士,科甲正途出身,想必也读过《太祖实录》,可曾记得洪武年间,有广平府尹王允道上疏朝廷,奏请对磁州铁矿征税,太祖高皇帝亲下御批,曰‘朕闻治世天下无遗贤,不闻无遗利。且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则必损于民。’关于利该在朝廷还是该在百姓之分别上,太祖高皇帝这段旨意已是再清楚不过了。我附议徐阁老,赞同皇上兴开中商茶,取代茶禁之法。”
马宪成身为内阁大士,《太祖实录》不晓得读了多少遍,此刻被严嵩这样嘲讽般地诘问,也气得面红耳赤,却也无从反驳。
其实,若论派系渊源,马宪成与李春芳同为夏党重要一员,按理也不至于落到被严嵩、徐阶两人群起攻之而孤立无援的地步。只因他脾气太倔,于财政开支上太过苛刻,这些年里不但夏言对他颇有微词,李春芳更为军费开支、粮饷供应诸事上与他多生龌龊,怨气很大,眼下自然不会忤逆圣意,对他施以援手。
朱厚熜听的心花怒放:为要打鬼,借助钟馗,朝臣们抬出祖宗成法、国朝旧制来作为攻击武器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也是抬出祖宗成法、国朝旧制来对付。严嵩、徐阶算是深得个中三味,更能完全体谅他这个皇上的苦衷啊!
其实,不同意户部在川陕两省厉行茶禁的奏请,只是朱厚熜扶持新兴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扔出一块石头试探一下封建官僚阶层的态度。没想到刚一提出这个意向,就遭到了马宪成这个以廉能著称的内阁重臣的强烈反对,幸好有严嵩和徐阶这两个既柔媚又能干的人在,帮他在明太祖朱元璋和历代先帝那里找到了理论根据……
喜不自胜的同时,他又略微感到有些汗颜:回到明朝之后,他也曾读了《太祖实录》,并自认为狠下了一番功夫,却不曾想,比起这些富五车的封建官员来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想来也是,这些内阁大士都是从小就受严格的科举应试教育,历经县试、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一路走来不知道磨光了多少砚台,写秃了多少狼毫,更不用说考中进士之后还带薪在翰林院钻研典籍史册,个个大概都是硕士、博士、博士后、博士后后的水平,对于《太祖实录》早就烂熟于心,要到用时自然信手拈来。看来,自己这个皇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习啊!
想到这里,他便说:“严阁老所言甚是。太祖‘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则必损于民。’的圣训,一言以蔽之,藏富于民也!此四字当为我大明万古之移之成法!国朝以孝治天下,既然太祖高皇帝有此圣训在,朕这后世子孙也不能不恪守遵行之。”
推行嘉靖新政,皇上不知道把多少太祖圣训、祖宗成法抛到了故纸堆里,但谁也不敢说他出而反尔,更不敢说他将太祖圣训简化为“藏富于民”有断章取义之嫌,严嵩、徐阶几乎同时躬身说道:“圣明天纵无过皇上!”
坦然地受了严嵩和徐阶两人的奉承,朱厚熜又将视线投向了暗自生闷气的马宪成,温言说道:“朕也知道,马阁老殚精竭虑,为国理财,为朕分忧,用心是好的。但却不能只想着国家,不想着百姓。国家财政吃紧自是实情,百姓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二章 藏富于民〗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