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借题发挥(2/3)
门砖才得以跻身官场,心中不免觉得皇上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刻薄,更伤了自己的颜面,但他们都不敢当面反驳皇上,只得勉强应道:“皇上鞭辟入里……”
朱厚熜毫不客气地说:“言不由衷!实话说与你们,方才朕让你们看的这几篇章,正是某省落榜生员之作。以这样的章为何还会落榜,朕殊为不解,只得求教于你们几位富五车的大士。不过诸位方才既断言此子必能中式,看来与朕一样,也不会明白这个原由了。”
尽管到了此刻,四大阁员早就猜到了皇上的意思,但听到皇上直接点破之后,还是忍不住有些惊恐:看来,真是某省的乡试科场出事了!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倒霉鬼触了皇上的眉头……
身为内阁首辅,又兼着主管教诸事的礼部尚书,严嵩知道皇上这一板子打下来,第一个跑不了的人便是自己,立刻跪了下来:“野有遗贤,是内阁的责任,臣等的责任……”
朱厚熜摆摆手:“都起来吧!朕非昏聩之君,自然知道你们几个既未主持两京一十三省的科场,也未参与阅卷,不必忙着请罪。”
他起身离座,环视四位内阁辅臣,缓缓地说:“国事蜩螗,至于此极,正需要许多富才高如此子者出来报效社稷,共扶危局。朕也夙夜忧叹朝廷老成凋谢,无才可用,却不曾想只因考官阅卷不细,便使这样的英才俊杰埋没草野,岂不可惜!朕今日将你们请来,是要商议如何补救此事,以彰显朝廷求贤若渴之心。”
严嵩忙说:“君忧臣辱,请皇上示下此子姓名,臣等即刻移该省,着有司着速补录,不误明年大比。”
这已经是破例之事,朱厚熜却还是不满意,冷笑着反问道:“一人可以补录,十人、百人又将如何?”他盯着严嵩,一字一顿地说:“睹一叶之飘零,知深秋之将至,这才是谋国之道!”
皇上已经不满意自己的治国之术了!严嵩闻言大惊,忙又跪地请罪不迭。
朱厚熜没有理他,径自说:“朕不过随意调阅了某省几份落卷,便发现了一个被遗漏的人才,推及该省全部落卷,乃至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被遗漏之人才却不知该有多少,莫非都要补录?又如何确定哪些落卷确有大才?总不成将嘉靖二十五年的乡试推翻重来!可即便是将乡试推翻重来,谁又能给朕保证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正如皇上方才所说的那样,八股时好坏,全凭考官口味,四大阁员自然都不敢打保票。
朱厚熜冷笑道:“遗漏人才也倒罢了,取中的是否都是有才之人,朕不说你们大概心里也有数,旁的不说,科场龌龊屡禁不止,就让历代为政者头痛不已,否则朕今年就不会派出镇抚司奔赴各省纠察科场纪了。再者,即便两京一十三省乡试,乃至会试大比,所有主考官、阅卷官都能公正无私,明经取士,为国举贤,可朕倒想问一句,凭着八股章,究竟能取得几个经国济世之才?”
朱厚熜这一问,正问到了八股取士的要害之处。八股章命题出自《四书》、《五经》,可《四书》《五经》总共只有那么多字数,那么多句子,又能出多少题目呢?数百年里,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都作过了题目,都被无数的士人做烂了。为求新意,于是便出现了所谓截上、截下、冒上、冒下、冒上下两截,以至或短、有情或无情截搭题等等难以枚举的命题门法,斩头去尾,语句不通,张冠李戴,乱点鸳鸯,无奇不有。所论内容主要据宋代大儒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又要恪守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八股格式,如此繁琐的程格式,且有字数的限制,可以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死板,驱使人们只能亦步亦趋,一味代圣贤立言,不敢越雷池半步,毫无自由发挥的余地。四大阁员都是科甲正途出身,县试、院试、乡试、会试一路走来,进成为秀才之后每年还要接受本省政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十章 借题发挥〗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