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圣心厚望(2/3)

!”

“你当时给朝廷上呈的徐州百姓身受叛军之苦的奏疏,可以看出你有一颗恤民爱民之心,朕深感欣慰。说起来,你在朕的跟前待了一年有余,想必已了解了国步之艰;今次为何心隐和初幼嘉二人办理举荐应试制科一事,也略微让你了解了一点官场之险;如今所缺者,只是尚不了解民生之难。既然你方才曾向朕表示,给你一个县,三年之内,必能大治,那么,朕就给你一个县,做给朕看,更做给满朝武乃至天下百姓看,看看你张居正是不是一个千古宰相之杰!”

张居正被皇上这一番恳切的表白所打动,更被皇上寄予自己的殷切厚望所激励,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微臣当殚精竭虑,不负君父之托!”

朱厚熜再次亲手将张居正扶了起来,恳切地说:“以金换银之事让朕看到了你的操守,朕就不必再多说什么了。但朕要提醒你的是,做官和做人是不同的,做人首重操守;做官首先要考虑的却是如何能报效朝廷,造福百姓。此去昆山,你要谨记朕的这句话!”

是日,朱厚熜颁下了两道圣谕,一是将严世蕃申请应试制科的奏疏明发邸报,予以褒扬,同意给假三月备考;二是授翰林院庶吉士张居正七品官衔,任南直隶苏州府昆山知县。

当朝首辅的公子、又是朝廷四品大员的严世蕃主动要求应试制科,已经令人啧啧称奇;先前侍奉御前的天子近臣、官场新贵张居正突然从云端跌落下来,外放知县,则更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不已,都说这个幸进的后生小子定是言辞行止不当,得罪了皇上,故才有此祸。其中尤为关注此事的,便是何心隐和初幼嘉二人。

初幼嘉听说严嵩已向国子监祭酒田仰田大人举荐二人应试制科,本就心有不甘,又闻说此事,以为是皇上迁怒于张居正找首辅严嵩关说人情,便与何心隐商议,要拒绝严嵩的举荐,不去应试以示抗谏。

何心隐也把这两件事情联想在了一起,既为自己的朋友高情厚义所感动,更为他为此搭上了自己的锦绣前程而感到不值,心里也是百感交际,十分难受。但唯一让他还略感欣慰的是,张居正当日曾说过自己是奉旨而来,皇上如此圣明仁厚,连他们这两位有“逆迹”之人都如此包容,苦心孤诣回护他们,想必也不会因为此事怪罪于张居正,便安慰初幼嘉说:“此事颇为蹊跷,或许并非如你所想的那样……”

“不是我想的那样?那又会是怎样?”初幼嘉冷笑着说:“莫非太岳侍奉御前着实辛苦,皇上派他到昆山任知县,让他听昆曲看南戏调息休养?”

这固然是句气话,但他所说的“侍奉御前着实辛苦”的话倒象是一声断喝,使何心隐心中那乱麻一般的思绪豁然开朗:“我明白了,正因太岳侍奉御前深契圣心,皇上觉得他是可造之才,故此才要把他放至外省历练,以备日后所大用……”

“历练?”初幼嘉反驳道:“寻常二甲进士,外放州县已是贬谪,更遑论太岳已是庶吉士!是储相!哪有这样的历练法?岂不奇矣怪哉!”

“子美兄既如此说,愚兄倒要说上一句:这二年来,奇矣怪哉之事可还少吗?多此一桩又有何妨?圣心之深远,实不可以常人常理度之啊!”

初幼嘉为之语塞,过了半晌却还是心意难平,气呼呼地说:“太岳实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困于州牧县尹之位,既不能一申平生之夙愿,又要受累于迎来送往、追比赋税乃至追盗捕寇,岂不可惜!”

“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何心隐开玩笑说:“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不当州牧县尹,如何能位列朝堂,指点江山?”

初幼嘉没好气地说:“太岳已落难至斯,你还有心思说笑!”

何心隐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其实有些话,愚兄早就想对你和太岳说了。你们这些理之士,专一只读圣贤之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圣心厚望〗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