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拜别师相(1/3)

一道上谕,立刻就将张居正打回原形,更让初涉官场的他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以往路遇朝廷重臣们,他依礼躬身施礼,那些二三品的大员们总是口声“不敢”,健步如飞地奔到他的面前,扶起他之后还要嘘寒问暖的扯上半天闲话;如今见面,却都目不斜视、昂然而过.及至回到翰林院,那些以君子自诩的清流词臣们,对他也都是冷冰冰地板着一张面孔;更有甚者,竟象是躲避瘟疫一样躲着他,不用说是把他当成了庶吉士的败类、翰林院的耻辱!只有两位侍讲士、嘉靖二十年状元和探花赵鼎、齐汉生对他待之若旧,以自己当年受杖贬谪之例宽慰他,说些“擢黜之恩皆出于君上”之类的话,并嘱咐他在处理政事之余,仍要留心钻研经义问,不可有一日偏废云云。

张居正并没有将人情世故放在心上,他尚未实授官职,就没有政务需要交接,拜别了诸位先生、同僚之后,他来到了徐阶的值房。徐阶虽为翰林院掌院士,但他既是内阁辅弼重臣,又是吏部左堂,事多任重,因此他在翰林院的值房十天倒有九天空置着。但张居正打问过属吏,徐阶今日恰好在翰林院料理院事。他自从蒙恩进翰林院为庶吉士,就一直受到徐阶的关照和提携,对徐阶持弟子之礼,徐阶又是本衙堂官,于情于理,他都不能不告而别。

或许是许久没有到衙理事了,案头上堆满了公,还有厚厚一摞庶吉士的课业。徐阶望着走进来的张居正,目光里没有任何内容,脸上也写满了公事。

尽管两人师徒名分已定,但官署见面,张居正还是照例行了跪拜大礼。

再抬起头来,徐阶的眼里依然只有一片虚空,倒是下意识地冒出了一句带吴语的乡音:“侬坐吧。”

张居正的眼睛立刻湿润了:每次到恩师私邸请教问,恩师总是用这样的乡音招呼自己啊!

徐阶却还是一副面如止水的样子,问道:“吏部的官牒办好了?”

“回大人,已办好了。”

“准备何时启程?”

“回大人,属下准备明日拜别帝阙,就动身南下。”

“眼看元日将至,何不等过了春假再动身?”

“回大人,昆山现任知县海瑞已得应天巡抚任大人举荐应试制科,交卸了差事赴京赶考。如今昆山正堂缺任,由县丞署理衙事。皇上的意思,命属下尽快接任,以免贻误政事。”

“运河封冻,无法搭官船南下。你得受陆路颠沛之苦了。”

本衙上宪这么说话,倒也没有什么,但徐阶身为吏部左侍郎,管的便是全国官吏的升迁罢黜,又怎能不知道这些事,不过是些官场客套话而已。一直奉徐阶为师的张居正却有些受不了了,硬邦邦地回答道:“身奉皇命,不敢言苦。”

徐阶象是浑然没有听出张居正话语之中的怨气,点点头说:“说的是。为人臣者,就当感怀圣恩,忠心王事,清平治政,抚民一方。”

天地君亲师,人之五伦,天覆之,地载之,君亲师恩养哺育呵护之,如今恩师竟也是这样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甚至还流露出一丝冷漠,张居正更是心意难平,起身拱手道:“大人公务繁忙,日理万机,若无旁训,属下这就告退了。”

“哦,好吧。”徐阶也跟着起身,拱手回礼:“你外放州县,本院该汇聚同僚置酒为你饯行才是,你却要仓促离京赴任,此意只好作罢。此去万里,只得遥寄相思了。”

“属下不敢烦劳大人。”

“同僚一场,这是应有之谊,说不上劳烦不劳烦的。”徐阶说:“古人送别,多以诗相赠,本院原本也想附庸雅,送你一首诗聊表寸心,无奈近日俗事缠身,没有那样的雅兴,更怕粗鄙之作贻笑大方,便找了一首古人的诗送你。”

还是官场虚俗礼,不愿直言谈事,拿什么诗来搪塞自己!张居正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八章 拜别师相〗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