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尘埃落定(2/3)
有巡抚压着,所承担的征收解送赋税一事责任重大又极其繁琐,其辛苦可想而知,与主管天下官升迁任职的选司郎中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说他是被明升暗降也不为过。
不过,内阁与吏部拟定由刑部云南清吏司郎中万寀改任吏部选司郎中的奏议又被皇上退了回来谁不知道,万寀是你严嵩的门生,“夹袋中的人物”?想任中组部干部司司,做梦吧!除了目前国朝“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能理解并支持我改革举措的高拱之外,还能有谁更适合出任这样要害的部门这样要害的职务?只要他出任此职,才能保证我把一大批锐意改革、踏实肯干之人提拔到各级要害部门要害岗位!没有免去你儿子严世蕃大理寺丞的职务,为的就是这个!
尽管严嵩曾经想以高拱已是四品不宜高职低就为由,提出反对意见,思虑再三,终究没敢拿皇上最亲信的人做章,说上一句“高肃卿与东楼已是同僚,为师不宜出面反对,还是容留他二人共事之情分吧!”既是安慰空欢喜一场的万寀,也是聊以和自我解嘲。
至于山东巡抚,严嵩举荐好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高耀接任。虽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一省之巡抚同样是个正三品的官缺,甚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大九卿衙门佐贰,又手握监察举劾百官之权,而一省之巡抚加官一般为都察院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衔,除非个别特别重要的省份或要地,出抚之人又是资深望重的老臣,才加都察院都御史衔,高耀不该如此屈尊降贵,以本职高位屈就一省之巡抚,但他与时任都察院都御史的翟鹏不和,多受排挤。翟鹏人虽迂直了些,却没有什么失职贪墨的把柄落在别人手里,加之翟鹏在朝任过尚书,在外任过蓟辽总督,都是人臣顶尖的职位,资历比之严嵩也差不了多少,没有请得皇上的旨意,严嵩轻易也奈何不了他,不得已才另给高耀谋一个职位。
但是,内阁会同吏部共同呈报的奏疏报上去后,却被朱厚熜打了回来,命内阁与吏部重新拟定人选。
严嵩哪里敢再自作主张,惴惴不安地写帖求见。朱厚熜先矫情地说了一大堆“国朝任官,向由内阁与吏部会商酌定,朕不能径直发中旨破坏规矩”之类的废话,然后话锋一转,说:“山东兼管辽东诸府,蓟辽即将开战,军事为重,高耀虽才干不俗、任地方官之时也卓有政声,却未有在军中任职经历,治政有余,治军不足,恐有顾此失彼之虞。”严嵩赶紧叩头请罪,声称圣天子明见万里,臣不及万一云云,再三恳请皇上明示。朱厚熜才说,前广东兵备道朱纨在江南叛乱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率先举起义旗讨伐江南逆贼;其后又特加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实授南京兵部侍郎,与特加南京兵部尚书衔,实授闽粤总督的前南京兵部侍郎张经共同主持闽粤两省协同出兵平叛大局,功勋卓著;如今在湖广巡抚的任上治理民政也还不错,这样的军政全才是否应该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内阁和吏部通盘考虑,这是你们份内之事朕就不多干涉了。
江南本就是国朝膏腴之地,又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湖广之富庶,远胜山东,只因江南各省巡抚是朝廷平定江南叛乱之后论功行赏刚刚确定的,断没有才到任一年就改任的道理,严嵩才没有敢动江南各省的脑筋,皇上既然这么说,他还有什么顾虑?加之朱纨是个官场有名的犟驴子,跟各大派系四六不沾,把皇上如此看重的山东交给他,干的好了升官也不会增加敌派实力,干得不好罢官撤职甚至抄家灭族也不会损害我方实力,严嵩更没有反对的道理,当即回内阁请来吏部尚书闻渊,略一商议,就定下来湖广巡抚朱纨改任山东,加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衔参赞蓟辽军务,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高耀以本职出抚湖广。
高耀自然心满意足,但严嵩却闷闷不乐,甚至有些惊惧不安,概因前任昆山知县、制科进士海瑞因刚直方正,敢言天下第一大弊,被皇上擢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九章 尘埃落定〗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