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官当之争(2/3)
清流官员也只能避实就虚,以设立官当、向无先例,且有借机牟利及与民争利之嫌,非君子所为等等的理由向朝廷上疏,反对设立官当。
马宪成在户部任职近三十年,论理财之能,国朝无人能与他相比;加之他为人又甚是强悍,脾气上来了连皇上的帐都不卖,此次有皇上做后盾,自然有持无恐,率领户部上下,尤其是那些分配在户部任观政的嘉靖二十六年时务科经济科进士们,与那些迂腐守旧的清流官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面对种种诘问,他们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理直气壮地反驳道,隋朝有公廨钱(朝廷给各府县拨付一些钱,用于放贷收息或经营其他事业,收益作为政府收入以供开支)、唐宋两朝有质库(沿袭隋朝公廨钱的作法),官营典当,由来已久;收取二分月息,不过是为支付典当行日常开销及有司官吏俸银,已较前朝或八分或六分至少也有四分的月利低了许多,何来“牟取暴利”之说;并摆出了大量关于当铺放高利贷导致借贷的百姓倾家荡产的事实,责问那些清流官员“设若你急需财用,是愿意告贷于彼,抑或告贷于官?”
设立官当典当行的始作俑者是朱厚熜,但他却没有很快下旨允行,任凭这场争论持续了近一个月,用意在于利用这场大论战引起朝野上下的重视,改变明朝官员士子重义理、轻经济的传统观念,逐步建立起政府理财、商业贸易、国家信用等意识,为日后进一步改革奠定思想基础。因此,他责令邸报、《民报》等刊物连篇累牍地刊登户部的反驳奏疏,并动员京师大堂经济科的教喻、生员也发表章予以声援。虽说开启民智的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但此举向朝野上下宣示了皇上支持设立官办典当行的态度,那些反对的声逐渐消沉了下来。
京城一半以上的当铺都被查封歇业,放高利贷的不法奸商也拿办了几十个,随即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商户融通资金和百姓临时借贷救急出现了困难。朱厚熜看看火候已到,便下旨由户部拨给官本三十万两银子,办起了官营典当行,将之钦定名曰“民生典当行”,请内阁首辅严嵩亲书招牌,加盖皇上的宝印,吹吹打打地送到了户部。
民生典当行开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那些从被取缔的当铺中查抄来的当物,并张贴告示,无论是否属于“死当(到期不能赎回的当物,当铺可以自行处理),只要有当票为凭据,即可前来赎取。赎当不论当初约定利率,都按照票面上的本金,以月息两分偿付利息,亦不计算复利。
朝廷对当铺按本金的十分之一征收赋税,典当行的利润之大可想而知。这其中,除了抵押放款,收取高额利息之外,当铺处理死当也有很大收益。概因当铺接当时,总是百般挑剔,刻意低估当物价值,送当人所能借贷到的款项至多只有当物原值的一半,有的甚至只有三分之一,一旦不能到期赎回,当铺作为死当自行处理,就可获得一两倍的额外收益。此举有力地驳斥了官营当铺牟取暴利和与民争利的说法,赢得了无数穷门小户百姓的交口称赞。
不用说,这也是朱厚熜的主意,想藉此恢复已被老祖宗糟蹋殆尽的国家信用,为日后发行货币奠定基础。但是,此举却遭到了马宪成的反对。他认为,朝廷抄没入官的当物,民生典当行按月息两分收息,已是大大的惠民善政,至于处理“死当”,则不必拘泥于此。朝廷设立官营典当行是为了解决军事演习所需花费,从远来看,如杨隋李唐和赵宋三朝一样,放款收息确实能缓解财政紧张的局面;但由于典当行接当放贷总有个期限,未必就能很快获得巨利,两两个月时间里不但无望为军事演习筹措钱粮,更难以在短期收回朝廷投入的三十万两现银要知道这三十万两银子可是预留的京城两万官吏一月的俸禄和养廉银,六七月份朝廷收项青黄不接,就指望着这点银子给百官属吏开支,到时候若是拿不出来,百官闹起了欠俸,朝廷面子就丢大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十章 官当之争〗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