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惺惺相惜(2/3)

能挡,甚得那些年轻军官的喜欢。

可是,习惯使然,几乎所有的高级军官还是不愿意摘掉腰间的宝剑,换上这种他们认为不伦不类的手枪。朱厚熜知道,手枪对于俞大猷这样的高级将领来说,最大的作用大概是兵败之后饮弹自裁,这一任务由宝剑承担已经足够了,也就没有对高级军官携带手枪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他甚至恶毒地想,从视觉效果上来说,悬剑于颈、自刎殉国也比举枪到太阳穴再扣动扳机要悲壮得多,虽然丧师辱国,自尽方式也要尊重他们个人的选择嘛!

皇上的英明之举不但得到了军中诸将帅的齐声颂扬,更得到了镇抚司方面的双手赞成他们认为皇上时常巡幸军营、接见中高级军官将佐,那些人若是装备有瞬息可至数十丈之外的火器,一旦有所异动,随行护驾之人根本来不及防备,岂不酿成大祸?这是闲话,略表即止。

俞大猷毫不犹豫地摘下了腰间的宝剑,双手递给了俺答:“顺义王请看。”

俺答接了过来,大明皇帝就坐在身旁,他当然不敢抽出宝剑,只仔细地看那做工精美的剑鞘,抚摩着剑鞘之上金丝镌刻的“精忠报国”四个字,颇为感慨地说:“贵国有句俗话,叫做‘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大明皇帝慧识英,能于酒肆之中觅得如俞将军这样的良将,委以重任,遂使鄙部于德胜门下功败垂成……”

俞大猷哑然失笑:“顺义王此言差矣。正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运数,我大明享国两百年,历代先帝恩泽自在人心,更有皇上这样的千古圣君明见万里,知人善任,即便没有俞某这等因人成事的庸劣之才,亦有无数仁人志士舍身许国,效死社稷。譬如我那副手戚继光戚将军,年方十六便已立下廓清海疆、匡扶社稷之志,皇上不以其年轻资浅,许其以弱冠之身与俞某同掌营团军,如今他更已升任我大明海军东海舰队提督,正带着我大明锐健纵横四海,驱除倭寇。”

俞大猷看着俺答,语气坚定地说:“天降圣主明君于我大明,皇上宵衣旰食,臣武将各守本分,全民万众一心,我大明国运其昌,可与天地比肩;国柞绵,可与日月同寿!”

俺答将宝剑双手奉还给俞大猷,说:“胜而不骄,居功不傲,俞将军真有古大将之。”

俞大猷微微一笑:“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幸遇知己之君,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纵有犬马微劳,何足挂齿,更当不得顺义王如此盛赞。”

又沉默了许久,俺答突然叹一声:“唉,俞将军,若不是怕九泉之下的孛罗伤心,我真想与你结为安答(兄弟)啊!”

说完之后,他又向俞大猷举起银杯:“哦,我也喝醉了,竟不知道自己都在说些什么,还请俞将军原谅。将军英雄盖世,我部将士都十分景仰,就请再喝了这一杯,随我同去接受我部将士的敬意吧!”

“俞某何德何能,安敢接受贵部将士的敬意……”俞大猷端起自己的杯子在俺答酒杯上轻轻一碰:“实不相瞒,俞某从军近二十年,身经大小七十余战,贵部将士战力之强,为生平之仅见,也正想向贵部的诸位英雄致敬。”

坐在俞大猷的身边,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的前营团军中军统领、现任第一军副军兼第一师师曾望忍不住叫了一声:“军门……”

“好生坐着喝你的酒!”俞大猷呵斥他说:“鞑靼军人只有战场上的明刀明枪,没有筵席中射向朋友的暗箭!”

“说的好!”一直关注着他们对话交锋的朱厚熜抚掌大笑:“惟英雄能识英雄!俞将军是我大明不世出的大将之才;顺义王也可称得上是蒙古一代枭雄,两位英雄今日草原相会,把酒言欢,载诸史册,不知要引得后世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心动神驰,乃至羡杀妒杀!朕手无缚鸡之力,当不了英雄,只好恬颜附人骥尾,与你们同去向两军将士致敬,希冀也能在青史之中留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惺惺相惜〗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