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三眼神铳(1/3)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亦不刺没有猜错,这确实是朱厚熜“梦得神授”的新式火器,却不是由他发明出来的。

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朱厚熜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凭感觉画了一张所谓的“六弹神机”的草图,又略微提了一提左轮手枪的原理,就被兵工总署军器局的那些整天神神道道的火器专家们搞出了这么一个土洋结合、希奇古怪的玩意儿,如果不是碍于炼钢技术不过关,无法得到高强度的钢管做枪膛,给那玩意儿配上自动送弹装置和一条弹链,不就是多管机枪吗?还是重机枪,不是轻机枪!

这是明军骑兵的专用装备,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三眼神铳,枪柄约四尺五寸,共有三个枪管,各一尺五寸,枪头突出,围柄而排,有准星,以燧石击锤点火的方式发射,枪管可旋转,一个枪管击发后下一个枪管自动转到点火位置,轮流发射,平射距离可达40至50丈。全枪由纯铁打造,重约15斤。子弹也不是明军如今已普遍采用的铜壳定装弹,而是类似于佛朗机子母铳的子铳那种的开花弹,内装火药,掺有铁砂铅丸。

雷管和火帽的发明,使得定装子弹横空出世,火枪连发的问题也随即迎刃而解。如今明军的精锐之师,如禁军第一军和第二军的步兵都已经扔掉了皇上第一次“梦得神授”的燧发枪,换装了二七式半自动步枪。但是,试验证明,这种利用了枪械几百年发展先进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式步枪并不适合骑兵使用一言以蔽之,威力不够。

设计二七式半自动步枪,朱厚熜借鉴或者干脆说是剽窃了“汉阳造”的设计思想,引进了后世来复枪的膛线原理,在枪膛之中刻上了膛线,使发射出去的子弹能以旋转方式向前运动,弹道比较稳定,射程远,命中率也高。但是,高速冲锋的骑兵无法进行精确瞄准,新式枪械的优越性便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且,定装子弹以弹头伤人,对单个目标的杀伤力固然不小,却无法爆炸,不足以对密集敌人构成一定的杀伤力,甚至不能吓阻敌人的马匹在步枪的射程并不一定能比强弓硬弩远的时代,这样做绝对得不偿失。

此外,为了增强了单兵的肉搏能力,朱厚熜又把三八大盖那一尺多的刺刀加装在了二七式半自动步枪的枪身上,步兵用来近战防身绰绰有余,但骑兵能在马上和人拼刺刀吗?还不如扔掉步枪换一把刀好使!

幸好,早在操练出神龙炮之初,朱厚熜就对兵工总署军器局有言在先:甭管什么御制不御制,一切从实战出发,以实用为原则,合则用之,不合则改之。兵工总署军器局员外郎胡渭奇谨遵圣谕,果断地抛弃了皇上引以为豪的二七式半自动步枪的总体设计思想,重新拾起了因为神龙炮的横空出世而逐步被淘汰,即将被封存进入军事博物馆的佛朗机子母铳,结合皇上“梦得神授”的“六弹神机”图谱,设计出了这种三根枪管的火铳。

之所以只设计三根枪管,是因为火铳的有效射程只有五十丈,而无数次的实战证明,在五十丈的冲锋过程中,即便是最训练有素的兵士,至多也只能放三铳。再多加枪管,不但没有多少实用价值,还增加了整支火铳的全重,不但不利于骑兵的冲锋,更影响了接敌之后的肉搏这把火铳用纯铁打造,三铳打完,骑兵已经冲到了敌人阵前,不必换用武器,只需要改双手平端为直握,抡起来就能当战锤使,虽说比不上一扫一大片的宽刃大刀那么趁手,十来斤重的铁家伙砸下去,敌人不死也得重伤!如果太重,抡起来岂不是很费力?

对于胡渭奇的这一奇妙构想,朱厚熜赞不绝口,给这种火铳亲赐名曰“三眼神铳”,将士们试用之后也十分满意,就成了明军骑兵的制式装备。

这几年来,西北一直承平无事,这些刚刚定型投产,陆续装备部队的新式火器一直没有用武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九章 三眼神铳〗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