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府家人(1/3)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位于东门大街的严嵩府邸,是嘉靖十五年,严嵩得到时任内阁首辅的小老乡夏言举荐,自南京吏部尚书任上调任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士时买下的。其时虽说只是平调,严嵩还未能入值中枢,参赞机务,仍需时刻注意韬光养晦,但能从南京那个大养济院调回政治中心北京任职,且身兼大小九卿两大显赫职位,仍让他不禁有种“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快意之感,就狠下心来拿出多年宦海积攒下来的两万两银子,盘下了周围一大片房舍,修建起了一座豪华的府邸。后来随着严嵩的官位步步高升,加之儿子严世蕃又恩荫当上了工部营造司的主事,近水楼台先得月,严世蕃又是性喜奢华之人,屡次大兴土木整修府邸,那规模势派就越发显得恢弘大气。老远看去,那一片片飞檐翘拔的曲面瓦屋顶,盖着华贵的琉璃瓦,在日头底下反射出耀眼光芒。正门两根粗大的平柱之间,宽大的门梁上悬挂着一块六尺的伽楠香大匾,上书斗大的“严府”两个石青底子的金字,下面钤着当今皇上的宝玺,显然这块匾额竟是出自御笔。匾额之下的正门踏道两侧,各蹲着一只神采飞扬的汉白玉大石狮。府门前的广场十分宽阔,踏道两侧藻井廊沿之下,挨着角柱石,是两排錾工考究的米青石栓马桩,正对着大门约十丈开外,并排竖立着四根高耸入云的沉香木旗杆,飘扬着的黄绫滚边三角彩旗上,“大士严”四个大字赫然醒目。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无论刮下雨,这旗杆下以及大门口都有五城兵马司的缇骑校尉带着持刀挺枪的兵士守卫。
其实,即便没有这些兵士守卫,高墙大院重门深禁,那气势都能把人给震住,别说是心怀不轨妄图行刺朝廷重臣的不法之徒不敢在此逗留;即便是安分守己的良民百姓,也不敢往这里多看一眼。因此,这里平日里空荡荡难得见一个人影,加之几扇朱漆大门虽有设而常关,浑然不象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当朝首辅大人的宅第,倒象是一个闲居乡野的寻常士绅人家。
这倒不是说严嵩有多么的清廉自省,从不受人私谒,概因身在天子脚下,九门之内厂卫暗探番子多如过江之鲫,当今圣上又对官员贪腐丑行深恶痛绝,惩贪肃奸从来都不手软,那些当道大僚也不能不有所收敛。
与严府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况截然不同的是,街对面的那家名为“日月兴”的酒楼,生意却是十分火爆,竟日终年都是高朋满座,热闹得不可开交。原来这里占有地利之便,一年间不知道有多少到严府拜谒的官员在这里等候“小阁老”严世蕃严大人的传见;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在这里请出严府各色人等摆酒谈事,这些人能求到当朝首辅的门下,一个个当然出手阔绰,在这里一掷千金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敢把酒楼开在相府对面,老板自然来头不小,也不是傻子,怎能现放着这些羊牯不狠狠地宰?哪怕不点酒菜,仅一壶好茶也得十两银子。就守着这一座金山,靠这一路生意,赚得盆满钵溢,便是子孙几辈子也吃不完。老板心里自然清楚,这都是托了严阁老的福,更是沾了大明朝的光,就把大明朝的“明”字拆开,取了个“日月兴”,不惜精心装修,在二楼临窗隔了好多宽敞豪华的包间,一楼大堂也用屏相互隔开,方便这些客官互不干扰地饮酒谈事。
严嵩有日散朝回府,偶尔见到日月兴酒楼的热闹景况,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不免有些担忧,叫来儿子严世蕃查问。严世蕃却大大咧咧地说:“人家开门做生意,又碍着我们何事?若是好端端地让人家关门歇业,倒叫旁人说爹仰仗自己是内阁首辅,凌人虐商了。再说了,日月兴、日月兴,日兴月兴大明兴,老板还颇有感恩报国之心,不是那种钻在钱眼里就出不来的俗人。”
严世蕃一向自视甚高,目空一切,能这么替别人说话,立刻就让严嵩明白,自己的儿子一定在那里有股,兴许谋后老板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章 相府家人〗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