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7/www.275b.com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7/www.275b.com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我欲扬明第六十二章 查验粥厂(2/3)-新笔趣阁

第六十二章 查验粥厂(2/3)

直视。

朱厚熜问道:“你们这里谁管事?”

“回……回爷的话,本该是四老爷管事,昨日同福客栈发生了盗案,他被大老爷叫回去带人查勘案情了……”

自从回到明朝,朱厚熜就命吕芳在东暖阁里立下了一块六扇屏,刻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各级职官的位置,现任官员的名字写在白纸上,再贴到对应的空白处,这样一来,大到六部九卿,小到州官县令,他都能一目了然。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让自己记住那些拗口的官名,之后就成为他调配官员运筹政务不可或缺的助手。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个衙役口中的“四老爷”是何等官职,就把征询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紧张不已的高拱和张居正。

两位天子近臣能大致猜到皇上为何要目视自己,但高拱没有任过州县官,外放督办海市钦差,来往的都是巡抚、知府一级的官员,也不知道何为衙门公人和百姓所说的“四老爷”;但张居正却任过知县,赶紧低声说:“王先生,知府之下,有正五品同知及正六品通判,再往下,是正七品的推官,掌缉捕刑狱诸事,衙役和百姓多称其为‘四老爷’。”

朱厚熜点点头,又问那位衙役:“既然你们管事的推官不在,我就只好问你了。你们这一锅里下了多少米?”

那番君臣奏对已被那位衙役听了去,见他连“四老爷”是什么官职都不知道,心中更是隐约觉得这人来头大了,大概少说也是省里来的贵人,话语又不利索了起来:“回……回爷的话,一……一石。”

“这里有多少口锅?”

“十……十六口。”

“外面的灾民有多少?”

“府里发签子在我们西城粥厂领赈粮的灾民共有四千一百多人。”

明朝的一石米重120斤,十六石米重1920斤,按一斤16两制计算,共7680两,摊到四千一百多位灾民头上,每人还不到二两。官府发赈的规矩定例是一天两施,也就是说,每人每天的赈粮最多只有四两,比朝廷规定的每人每天八两赈粮整整少了一半!这一半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这可是灾民的救命粮啊!

朱厚熜似乎有些不相信,拿起锅沿上的大木勺在腾着滚滚热的粥锅里搅了两下,然后舀起了一勺。果然,粥稀亮地能照得见人影!

“嗵!”的一声,木勺被扔进了锅里,再回过头来,他的脸上已经再次蒙上了一层铁青色,声音也因压抑不住的愤怒变得嘶哑了起来:“你们每天就给灾民施这样的粥?这样一锅清汤寡水的东西,给外面那些已经饿得站都站不稳的灾民吃,还能叫救命粥吗?大明朝的官员,还有你们这些公差吏目,吃得都是朝廷的俸禄,是百姓上缴国家的钱粮赋税,你们这么做,对得起朝廷吗?对得起外面那些拿着碗等着朝廷救命的灾民吗?啊!你们说,说呀!”

那位衙役还是不知道对面这位中年儒生到底是谁,但此刻已料定他不是省里来的大人,就是京城里来的御史大老爷,当即腿一软就跪了下来:“大老爷明鉴,小的们知道这是救命粮,万不敢昧着良心给吞了。但小的们都是当差的,老爷们运多少粮来,小的们就下多少米,一颗也没敢剩下啊!每日用粮的单子都有四老爷签字,再报二老爷,二老爷还要呈大老爷签字……”

朱厚熜阴冷地一笑:“告诉你们那什么四老爷、二老爷和大老爷,朝廷发赈的规矩原先只有两条,叫‘插筷不倒,冷掬可食’。如今改了,又加了两条‘筷子浮起,人头落地’。我今天没有带筷子来,也就不验看了,明日上午你们施粥时,我会带一把筷子来。松江府上上下下几十位官员,还要你们这些公差吏目想要活命,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说完之后,他转身就走。

高拱等人赶紧跟着离去,一边走,一边都在心中暗中佩服:皇上如今越发睿智了,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二章 查验粥厂〗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