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抑制兼并(1/3)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果然,朱厚熜说:“正因为你们既有清流的节操,又有循吏的才干,是国朝难得的能臣良吏,朕才要把抑制官僚地主阶层土地兼并之势的重任交给你们!这可是一件棘手的差事,有些话,朕还是要跟你们说在前面的。”
“朕在嘉靖二十二年推行新政之初就曾说过,民为邦本,百姓赖以为生的是田地,国家赖以征收赋税的是百姓有田可耕,不然百姓就会沦为流民,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赋税,还会成为天下致乱之源。是以无田则失民,失民则亡国。这是万世不移之至理,千百年来,多少朝代兴衰存亡,无不由此而始。朕当初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祖宗成法,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官绅一体纳粮、子粒田征税等各项新政,就是为了保护贫苦百姓,缓解豪强兼并之势。尤其是一条鞭法,从嘉靖九年内阁大士桂萼提出之后,便在不少地方试点。到了嘉靖二十二年又在全国推行。施行这些年来,赞同者称为善政,不遗余力地推行;反对者称之为‘农蠹’,认为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而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害;虽解了国计之忧,反添了民生之难。这些话若不做诛心之论,倒是有几分道理……”
和方才皇上论及清流、循吏一样,听到皇上说到新政之争,赵鼎和齐汉生堪称始作俑者,便又以为皇上是在讥讽他们,又想要请罪自责,却没想到皇上竟然认可这些言论,而且话说的如此坦率,不禁都愣住了。
“以往百姓缴纳田赋,都是谷麦实物。按田亩所摊派的徭役,也必须由百姓亲自出人完差。每到缴赋之日,粮船粮车充塞于道途,各地官仓满溢为患。由乡及县,由县及府,由府再解送各处仓场,其间不知要耗费多少运力差役,又不知因沿途损耗、层层盘剥,百姓平白增加多少负担!如今实行一条鞭法,将一州一县的所有田赋、徭役和各种杂差贡纳统统并成一条,折成银两,计亩征收,简化了征收项目和手续。役银也由旧制户、丁征收改为丁亩分担,无田或少田的百姓就可以少缴纳赋税。除了当年海瑞和张太岳发现的银贱铜贵的弊端之外,既便于百姓,又利于国家。为何还要被人称为‘农蠹’呢?这其中的问题在哪里?”
“一句话,大量的田地都被那些豪强巨室之家诡寄、隐匿了。若不彻底丈量土地清查田亩,一条鞭法的确存在那些反对者指出的增加小户农家负担的问题!即便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之法,他们的田地仍偷逃了一半的国税,钻朝廷的空子,鲸吞蚕食国家财富,还要继续盘剥百姓!”
朱厚熜接着说到:“江南既是国朝赋税重地,又要借着推行改稻为桑之国策之际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抑制豪强兼并之势,已是刻不容缓!但是,江南素为国朝斯元气之地;加之国家给予两浙一带士子的优免待遇远比其他地区优厚,士人百姓都把读书中举看得很重,甚至当成唯一的出路,有‘吴地苦读书,皆骑虎之势,不读书登第,不足以保妻子’之说,科场竞争十分激烈,而那些乡宦士绅之家的子弟在这场竞争中,又占有远非寒门子所能期冀的优势,他们在校为同窗,在科场为同年,一旦中式为官则为同僚,又可以和那些官场前辈结成门生座主的关系。即便科场不第,还可以凭借父辈恩荫跻身官场、位列朝班。这些人朋比为党,相互依傍,相互援引提携,还以门户相当,广结姻亲,上有朝臣大僚做靠山后台,在地方上可以勾结大小官员狼狈为奸;在下面有宗族势力为后盾强援,既能网络刁奴恶仆为爪牙,替他们行凶作恶;还能收买人士子为他们歌功颂德,制造舆论,关系盘根错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江南官僚地主阶层的势力是何其之大,称之为坚不可摧的磐石江山也不为过。这些人既是压在百姓头上的太岁,也已日渐成为我大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一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一章 抑制兼并〗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