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再许重诺(1/3)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杨尚贤领命而出之后,朱厚熜装作这才发现那些盐商们还在跪着,说道:“各位怎么还在跪着?快快起来,安心坐着说话。”

“官老爷们”之间一系列的勾心斗角令诸位盐商看得目不暇接,此刻才回过神来,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叩头眼前这位“钦差高老爷”提出要上奏朝廷,允许盐商在异地附籍,这对那些财力丰厚、业儒之心又十分迫切的盐商们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他们可以利用这项政策,使自己这一阶层的人名正言顺地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实现“茂异可以招选,俊良可以登崇”的愿望,怎能不让他们欢呼雀跃、叩头谢恩不迭?

朱厚熜微笑点头致意,还躬下身子,亲手将跪在前排的李纪、高万财、何富贵三人扶了起来,然后对盐商们说:“你们大概也都明白了,奏请朝廷恩准你们附籍一事,本官早就有了这个想法,即便没有余先生提及此事,本官也会拜发奏疏。当今皇上最是仁厚爱民、重商恤商,断无不准之理。”

这就等若是当众承诺自己一定能办成盐商附籍进一事了。两淮盐商们都清楚,以“钦差高老爷”的身份,做出这样的承诺实在难得。纷纷离座,叩头致谢不迭。

在一片“老爷公侯万代”的颂扬声中,朱厚熜装作很随意地说道:“士农工商,皆是天朝子民,岂有子民有疾苦困顿而君父朝廷置若罔闻之理?其实,在本官看来,无论运,还是附籍,都只是权宜之计,不只是你们,全天下的商户虽说都分属民、军、匠、灶籍,却世代经商,按民、军、匠、灶籍管理并承差应役,就显得十分不妥;而且,你们附籍某地进应考,无形之中便挤占了当地生员名额,当地其他各届百姓定会不满。朝廷应该单独为你们商贾立下商籍,按一定比例分配县、府、乡各级校生员名额,凡岁科,提使者按临照额取士,不占其他籍贯的名额,免得引起当地各届百姓的不满。如此一来,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各省府州县无论立不立运,子弟都可以在当地进应试,从此再也不必象余先生当年那样,为求功名仕进而远离高堂父母,以致竟有‘子欲养而亲不在’之人生大憾。你们商贾子弟中的英才俊杰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荣登科甲,为朝廷所用!”

顿时,两淮盐运司衙门二堂又一次成了欢乐的海洋,一片发自肺腑的颂扬致谢之声几乎将房顶都给抬了起来要知道,设立商籍可不仅仅是关系到子弟能否取得求和应考资格的问题。原来在森严的“士农工商”封建等级中位居末席,被视为“末业”的商人,不仅可以在异地居住、专事经商货殖,还能以当地名额参加科考,并拥有另获生员配额之特权,这等于是朝廷在政治上对商人作出的一个让步,能极大地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而且,这已经不仅仅是给予两淮盐商的优抚恩恤,而是惠及全天下商贾贩夫之流的一大善政,若能施行,被歧视、欺凌了两千多年的商人,从此可以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做人了!许多盐商想到这个,就忍不住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朱厚熜含笑看着那些激动不已的盐商,等他们的欢呼之声略微减弱了一点之后,将手抬起向下压了压,示意自己有话要说。赵自翱忙喝道:“高大人还有话要说,都给我仔细听了!”

二堂上安静了下来,朱厚熜说道:“方才诸位都对本官千恩万谢,说句心里话,本官愧不敢受啊!设立商籍一事关乎国家根本、朝廷祖制,还要上奏朝廷,由皇上会同五府、六部诸多衙门仔细商议,拿出个周全妥贴的法子来,本官也不敢信口开河,立时便应承诸位。不过,高某身为朝廷命官,奉旨巡视江南,今日到贵府扬州来,可不只是为了完成募集股本筹办兴业银行的差事,总要对诸位有所帮助。譬如,奏请朝廷恩准两淮盐商附籍、子弟进一事,高某就可以给诸位写包票,且请诸位放心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三十六章 再许重诺〗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