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居安思危(1/3)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高拱在军中任职期间,效法古之大将统军之法,时常与将士们一同操练,起初每天累的腰酸背痛苦不堪言,久而久之,发觉自己身体强健了许多,不但甚少生病,终日伏身案牍忙于政务,也不觉得累了,算是尝到了体育锻炼的甜头。此刻听到皇上这一番高论,他也来了兴趣,插话说道:“孔圣先师《论语。宪问》有云‘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中庸》更有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足见皇上的圣谕契合圣人之道。此外,尚武精神也绝非上古先贤所独有,自汉唐以降,人墨客之中,亦有不少豪勇任侠,精通武技之士。汉有班超投笔从戎,此后扬威西域;唐有诗仙李太白擅击剑,一生纵情山水。还有生于宋室南渡之际的辛稼轩,其时南宋朝廷偏安日久,主上昏庸,恬武嬉,忠义之士空怀报国之志,却请缨无路。即便如此,稼轩先生纵然要‘把栏杆拍遍’,一抒胸中壮怀激烈的悲愤之声;也要先‘把吴钩看了’。太岳不妨多给那些监生讲讲这些前圣先贤的至理名言、逸闻趣事,他们想必也能见贤思齐,乐而行之,推行圣谕亦能事半功倍。”

高拱这一番侃侃而谈,令朱厚熜大为惭愧:遭遇过京城宫变、江南叛乱这样的奇惨祸变,竟然也没有使自己变得聪明一点,光知道抱怨士人儒生不能体念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却没有想到在孔圣人的著作中为自己“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找到理论根据,也没有想到从那些名闻遐迩、震烁古今的古代豪名士中树立几个热爱体育锻炼的榜样,难怪费尽口舌,亦是应者寥寥……

不过,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如今这么做大概也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他开怀大笑道:“肃卿所言甚契朕心啊!其实,在朕看来,若论武双全,谁能及得上我朝正德年间的阳明先生王守仁?他不但问渊博,开创了继程朱理之后最为博大精深的儒家术流派阳明心;还曾三箭定军心,孤旅破逆贼,真可谓是能论经治国、武能平乱安邦的一代名臣大儒。不但太岳要在国子监多给监生们讲讲阳明心,黄埔军校亦要将阳明心列为教程,以之激励我朝那些未来的臣武将都能象阳明先生那样‘去人欲,存天理’,做一位忠君爱国的能臣良将!”

张居正的恩师徐阶算是阳明心的再传弟子,受其影响,张居正对阳明先生王守仁也是推崇倍至。不过,当是之时,虽然阳明心在官场士林之中广为流传,昌明正气官员士子多蜂起从之,一时蔚然成,但朝廷还是奉程朱理为正统,皇上如此盛赞阳明先生,并要在国子监和黄埔军校开设心课程,等若是把阳明心提高到了与程朱理同等重要的高度,有此助力,心必能大行天下、教化万民!

想到这里,张居正不禁万分激动,离座跪地,慨然应道:“皇上圣心深远,一心为的是我大明万世治安,居正定当凛然奉行,不负皇上社稷之托!”

朱厚熜笑道:“好好好,朕就知道,你张太岳不会辜负朕的一片苦心的!”

接着,他又正色说道:“肃卿、太岳,朕将后世之事说给你们知道,又东拉西扯跟你们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要你们这些位列庙堂之高的社稷重臣,即便是身处太平盛世,亦要时时居安思危,深谋远虑。其实,无论是防备西洋诸藩,还是讨伐倭国,这些都是御外之策,也不是当务之急。还是朕方才论及建州女真时说的那样,只要我等君臣上下一心,挽振颓,刷新吏治,革除积弊,布陈新政,开创国家昌隆的太平盛世,使天下黎民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衣食无忧;那么,无论是内贼,还是外敌,都休想乱我大明江山,我们中国亦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后世之炎黄子孙也再不受外夷欺凌侮辱!怕只怕内乱不靖,被外敌趁虚而入。因此,要想攘外,必先安内。安内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四章 居安思危〗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