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问计兵部(2/3)
”绝密行动之时,他曾托戚继光带话给徐海,以一国之君、九五之尊的身份郑重承诺:有朝一日,一定要为这些“担天下之大事,担天下之骂名”的特殊战线的勇士们恢复名誉。若是抓不住这个天赐良机,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兑现这一承诺?
就在朱厚熜恼羞成怒,几乎要召见杨博,将“月之暗面”的内情向他和盘托出之时,高拱挺身而出,言说与杨博虽不是那种迂阔守旧之人,却不一定能体谅皇上为家国社稷做万世之谋的良苦用心,还是先不要让杨博知悉内情,由他再出面,与杨博谈谈。
朱厚熜深知杨博表面谦和,内心倔强,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即便是与他师出同门的徐阶出面劝说,也不能让他改变初衷。此外,他更知道,杨博之所以会如此痛恨徐海,还因为当年徐海叛乱之后,朝廷以治军不严、以致麾下军卒哗变逃散为由,将东海舰队正副统领戚继光、汪宗瀚撤职留用,责其戴罪立功,直至去年皇上巡幸草原,招抚蒙古各部之后遍赏群臣,才将这一处分取消,等若戚继光背负了近三年的罪名。杨博曾任营团军监军,与戚继光私交甚笃,自然要为他报此一箭之仇。国仇与私怨纠缠在一起,想要杨博对徐海网开一面,何其难哉!因此,他对于高拱的建议并不报太大的希望。
但是,朱厚熜转而一想,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毕竟不是那些野蛮残忍的欧洲殖民者,怎能象他们一样公开颁发私掠证给海盗,以国家的名义行强盗的勾当?所以,“月之暗面”行动一旦泄露出去,势必引起朝野一片哗然;日后载著史册,更是他这位“中兴明主”乃至中华民族的一大耻辱,的确不能贸然公诸于众,便同意高拱姑且试上一试。
请准了圣谕,高拱就出了大内,匆匆来到了位于洪武门东侧的南京兵部衙门。
高拱是朝野瞩望的天子近臣,又刚刚被任命为远征军监军使,只要能凯歌而还,日后封疆入阁就都不在话下。闻说他到访,就连职位官阶在他之上的杨博也不敢怠慢,立刻率职官司员出门迎接,序礼之后,将高拱让到了自己的值房。
南京城是有名的“火炉”,眼下已近中秋,却还是暑热未消,又久日不雨,南京城里头,大街小巷窜着的都是阵阵灼人肌肤的热。偏生自午门至洪武门这一段也属于官道,例行不准植树。烈日当头,又无遮阴之地,这一段路走下来,高拱已是汗流浃背,那身四品夏布官服,前胸后背都浸出了汗渍。杨博赶紧吩咐衙中司务给高拱打来热水揩脸,又奉上了解暑的凉茶。高拱也不客气,端起茶碗就“咕嘟咕嘟”大喝了一气。
杨博和高拱两人虽分属朝中不同派系,却先后任过营团军监军,算是有袍泽之谊,但凡俞大猷、戚继光等人请客,都要把他们请去作陪,一来二去,交往也就还算频繁;加之杨博近年来一帆顺、步步高升,也全是因为营团军在平叛之役中战功卓著,等若是拜高拱当年整军备武,造就大明第一强兵之功所赐,他一直对高拱心存一份感激。此刻见高拱如此不拘礼数,杨博笑道:“这么毒的日头,肃卿兄也不坐轿,偏要安步当车,当真俭省得很啊!”
高拱放下茶碗,抹去胡须上的水渍,跟着笑道:“惟约兄是山东人,该当与仆这个河南人一样喜寒畏热,岂能不知道在这样的大暑天里,轿子里澳热如同蒸笼一般,何必要花钱买那个罪受?再者说来,人生两腿,本就是为了走路。仆终日在御前行走,等闲也难得出来一趟,就当是舒缓筋骨了。”
这话在高拱,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听在杨博耳中,却不乏天子近臣的矫情和炫耀。加之杨博虽生性淡泊,但久在官场,少不了沾染有官场习气,嘉靖八年的官场先达听到嘉靖二十年的后进小辈这么说话,心里终究有些不舒服,便淡淡一笑,说:“既然如此,肃卿兄今日莅临兵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九章 问计兵部〗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