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苛政虐民(2/3)
量地积之法,也是计量粮米之措。朕下旨清丈天下田亩,做到了其中的一半;你这三项纠弊之策,做到了剩下的另一半,可解万民生计之难。你尽快草拟条陈,也不必交付部议,朕即刻准奏颁行。”
有如此平易近人、虚心纳谏的仁君,孙嘉新也就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陪皇上笑过之后,说道:“其实,缴纳赋税时被官吏盘剥,对百姓来说还算不得什么,最怕的是贪官污吏黑了心肝,贪占偌多民脂民膏仍不满足,还要变着法子,用各种弊政陋规来压榨百姓,敛取民财。其中,最让百姓不堪其苦的便是官府妄开大狱。如遇民间争讼,官府往往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当事人及亲眷,甚或左近乡邻一体拘拿下狱,械手足、置老监,却又累月经年不审。然后便有胥吏狱卒言辞开导,教他们如何取保出狱。那些人不堪牢狱之苦,不得不舍财消灾。胥吏狱卒便与官员瓜分讹诈来的财物……”
孙嘉新似乎要把为官二十年来所虑所忧一股脑地都倾吐出来一般,根本没有注意到皇上已经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且脸色越来越难看,自顾痛快地继续说道:“如遇地方发生命案,哪怕只是生病倒毙路旁的乞丐,地方官府也明令未经验尸不得掩埋。官员每次下乡验尸,必定要带众多从人,仵作、刑书自不可少,衙门外院的六房书吏、三班衙役,内院的门印、签押、押班、小使,再加上官员的仪卫、皂卒、马仆、轿夫,浩浩荡荡多至百人,如蝗虫过境一般。所耗费粮米钱物,皆由该乡百姓承担。如此一遭,阖乡之民半生积蓄便会荡然无存。承接差使、摊派供奉的乡约里正不能狠下心肠来压榨乡里,被逼得投河上吊、服毒自尽者,亦不罕见……”
略微停顿了一下,孙嘉新接着说道:“这还是事出有因,官府衙门行缉捕盗寇之责,说不到十分错处。甚或还有一干黑心官吏以缉贼治盗为名,栽赃陷害良善百姓之情事。每每捉到盗贼,官吏差役会暗中指使其指认本县那些家中无人做官,没有后台靠山可以倚仗的殷实富户为同伙,立时便拘押下狱。人只要进了大狱,生死便由官吏狱卒掌握,要想脱罪,或是少吃苦头,就得乖乖奉送大笔钱财。只要遇到一次,乡间有数百亩的小田主、市镇中产之家便被折腾的倾家荡产。若是拿不出钱财贿赂官吏,瘐毙者十之……”
“微臣有位同年在四川做官,曾写信告诉微臣,当地有一种流传甚广的陋规,名曰‘贼开花’,尤为令人叹而观止每当民间发生盗案,官吏衙役先不勘察现场、缉捕盗贼,而是将失盗人家周围的殷实富户指定为窝赃户,拘押入狱,恣意敲诈勒索。那些富户家中无人做官,没有后台靠山可以倚仗,最怕坐牢吃官司,不得不自认倒霉,拿出大笔财物贿赂官吏、打点差役。官吏差役们捞足了钱,这才放人出狱,并宣布他们没有窝赃,名曰‘洗贼名’,亦能从中收受若干好处。殷实之家,往往由此而败……”
“一家失盗,就要牵连周围数家破产,‘贼开花’果然名至实归!”朱厚熜叹道:“难怪百姓都说‘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算是失盗遭劫,轻易也不敢报官!”
“不敢报官只是一个法子,却难免微臣起初所说的指使盗贼栽赃陷害之情事。”孙嘉新说:“有的乡里便由当地缙绅出面,筹集钱财,主动送与官吏和负责本乡缉盗的捕快差役,一是免受栽赃之苦;二来与官府约定,乡里出现无名尸体,如体无伤痕,便由当地缙绅具保、地保就地掩埋,不必劳烦官府验尸。如此一来,官吏得到好处,百姓也免了劳扰之苦。”
朱厚熜愤懑地说:“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只是,朕的子民要靠给官府衙门、给那些号称为民父母的官员缴纳保护费才能安生度日,朕这个万民君父真真是无话可说了……”
孙嘉新虽说听不懂什么叫做“保护费”,却从皇上语气之中听出了难以压抑的愤怒,这才意识到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章 苛政虐民〗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