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上司发难(1/3)
第一百二十章上司发难(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杨博和孙嘉新都是读书人出身,素来有晨诵的习惯,都早早就起身了,听闻此事,也都吃了一惊,正要仔细询问,却又听到后堂院门被拍得山响,众人越发紧张了起来,九太保谢宇翔说道:“大哥,不若我们恭请皇上起驾,从县衙后门出去,在临近民居暂避一时,如何?”
这倒是一个稳妥的法子,只要那些兵士没有包围县衙,就能溜得出去,诸暨距离省城杭州不过上百里路程,只要躲上半日,就有时间到省城搬来救兵。唯一不好的就是惊扰了皇上的美梦,正所谓事急从权,圣驾安危如天之大,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杨尚贤刚要点头,就听到后堂门外响起了一个声音:“大老爷,省里于藩台已经到了衙门,要你去大堂见他。”
听得是喊话之人正是县衙门役,孙嘉新吁了一口气,对众人说:“原来是省里于元忠于藩台莅临本县巡视。诸位上差稍候,且容下官前去见他。”
听说是来人是浙江布政使,杨尚贤心里越发疑惑了起来:省里诸多衙门,有兵的也不少。比如巡抚衙门,按照大明官制,一省巡抚职责是“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即治民、治吏、治军,自然手下有兵。还有按察使司衙门,六扇门的捕快抓抓小偷小摸的毛贼可以,缉捕江洋大盗、剿灭占山为王的草寇就无能为力了,于是各省按察使司衙门就都配备有数目不等的正规军队。还有粮道衙门,要押运钱粮赋税,当然也少不了要有护卫的兵。不过,藩司(布政使司的俗称)衙门专管民政,却是不应该有兵的。那个名叫“于元忠”的藩台怎么会带着那么多兵?而且,以他的品秩,用这样的仪卫便是僭越,他又怎敢如此大摇大摆地驾临诸暨县衙?
想到这里,他低声喝道:“且慢!这个时辰,城门还没有开,他们是怎么进来的?还有,一省的藩台,怎么会带着那么多兵士到你们县来?问清楚再说!”
孙嘉新扬声问道:“于藩台是什么时候到的?怎么进的城?”
门役在外面喊道:“回大老爷的话,于藩台刚刚到的诸暨,王县丞陪他从西门那边进的城。”
孙嘉新对杨尚贤说:“应该没有错。本省原任布政使宋大人老母亡故,报了丁忧回乡守制,于藩台刚刚由按察使升兼了布政使,他带的或许是臬司衙门的兵。有王顺跟着他,一定能叫开城门。”
杨博觉得有些奇怪,插话进来问道:“王顺不是被你派去给织造局的人商议现银收购生丝一事了吗?怎么会跟着于元忠在一起?而且,一省的藩台到下面的县里来巡查,为何事先不通知你们?”
孙嘉新苦笑一声:“这或许便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吧……”
杨博明白过来:一定是王顺搭乘织造局的船到杭州去找省里的上司衙门告了孙嘉新的刁状。别的不说,单是拒不执行布政使司衙门和织造局达成的以生丝卖款抵扣赋税的协议,就把布政司衙门给得罪了;更何况,省里藩库要收回放贷给商户的现银给织造局收购生丝,无疑使省里那些上司衙门的官吏白白损失了若干收项,于元忠当然不能轻易放过这个桀骜不驯的强项县令。不过,为了区区一点银钱,一省的藩台居然如此恼怒,连夜从省城赶往诸暨小县,真是玷污官箴、侮辱斯……
他们说话的当儿,杨尚贤心里紧张地盘算了起来:浙江是嘉靖二十三年江南叛乱的重灾区,大小官员都是在平定叛乱之后朝廷重新委任的,不用说对朝廷是忠诚的;而且,谋刺圣驾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如今四海承平、皇上威望如日中天,手握数十万大军的九边督帅尚且不敢妄生不臣之心,一个省的布政使大概就更没有胆量逆天行事……
想到这里,杨尚贤暗自松了口气。不过,谨慎起见,他又着意吩咐孙嘉新:“那你就去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章 上司发难〗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