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投靠权门(1/3)

第四十一章投靠权门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专业提供电子书下载

齐汉生知道,眼前这位巡抚大人一向自视甚高、眼高于顶,能被他看重的人少之又少,能受到他当面赞许的就是寥寥无几。即便这番话只是严世蕃的敷衍,也足以令他心中暗自得意,表面上却仍客气地说道:“下官学识才干皆非一时之选,当不得抚台大人如此盛赞……”

严世蕃笑道:“不以人谀而忘乎所以,仅此一点就远在侪辈之上。有此大才大德,子方兄不愧为国朝后进一辈的理学名臣,可若是栋梁之才只能做薪柴之用,岂不可惜?”

或许是方才说了太多的话,严世蕃觉得口渴了,端起茶碗,举到唇边刚要喝。齐汉生忙说道:“抚台大人,茶凉了,且容下官唤人进来换一碗。”

其实,严世蕃这个举动完全是在试探齐汉生对自己抛出的绣球的态度,见他如此,心里更是有了底,便放下茶碗,说道:“不必了。我与你说的话,虽说算不上什么机密,但朋友坐而论道,自然畅所欲言。若是让有心人知晓,岂不生出许多是非?你且好生坐着,听我把话讲完。”

待齐汉生坐回原位之后,严世蕃又说道:“我方才一直拿你和松江赵鼎相比,你或许认定我对他心存恶念,在挑拨你们之间的关系。其实,你与赵崇君数度蒙难,同为进退,这等过命的交情,岂能是我严世蕃寥寥数语所能离间的?再说来,南直隶治下计有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一十四府。我就看好你和赵鼎两人,余皆庸碌之辈,不值一哂。赵鼎才华横溢,风骨节操皆为一时之选,最难得素怀忠君爱民之心,去年松江遭遇水患,他肯毁家纾难替朝廷赈,我心里也好生佩服。惟是他已将徐阁老得罪到了死处,而徐阁老卓有雄才,在朝野内外也深孚众望,皇上断然不会将其弃之不用。松江事,徐阁老却毫无伤,这便是明证。漫说是家父,即便是贵师相夏阁老,为要容留同僚见面之余地,大概也不好在这个时候举荐他赵鼎。而你却不同了,虽说去年遇到一点蹉跌坎坷,总算是风平浪静地淌过来了;开衙放告、抑制豪强,也得罪了不少苏州籍官员,言路一时众口哓哓,士林风评对你也不利。但皇上明察秋毫,罢黜了刑部尚书许问达,等若是为你正了名、撑了腰。谁还敢再拿这些事情做你的文章?这便是我方才说的‘时来运转,天命已然垂青于你’。”

严世蕃这一番话推心置腹,丝毫也不打官腔,让齐汉生暗自点头,觉得他言之有理有据,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丝感激之请。

略微停顿了一下,严世蕃接着说道:“论说以你子方兄的学识才干,升任巡抚也够格,惟是资望,还欠点火候。更何况南直隶是国朝留都,巡抚号称‘天下第一抚’,非朝野瞩望之人不足以胜任,就连我去年荣膺此职,也引起了官场士林不少非议,若非皇上心持坚定、力排众议,大概也做不到这个位子上。所以呢,虽说这一次机会难得,我又一向看好你是社稷之才,却也不好贸然举荐你接任巡抚。还请子方兄见谅。”

尽管齐汉生自认非百里之才,也素有佐君治政、澄清天下之志,但他也知道,论资历、论人望,自己离封疆大吏还差得远,严世蕃这么说,也在情理之中。而且,毕竟自己是夏党中人,严世蕃纵然要举荐自己,也不会把自己扶上号称“天下第一抚”的南直隶巡抚之位。因此,他不动声色地望着严世蕃,等着听他的下文。

严世蕃继续说道:“开衙放告,以霹雳手段砍了当朝尚书公子许子韶的头,退职巡抚郑传恩也被下狱论罪。以这等严明法纪之能,升任按察使已是绰绰有余。不过,让你这样的方正君子、清流名士掌管刑狱诸事,未免有些屈才了。在我看来,就凭你去年献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一章 投靠权门〗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