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山海(1/2)

两个人再醒来的时候月亮已经挂在了黑蓝天空的正上方,旁边有星星一闪一闪的。

康熙问景素要不要吃东西,景素摇了摇头。

两人穿上了衣服,出了房门,走到了船舷处。

江上晚风很凉,康熙把披风扯开,景素往里依靠,裹住,两个人紧紧靠在一处。

景素的头发丝被吹了起来,一缕被吹到了康熙嘴唇处。

他动了动脑袋,弯了下腰,下颌按着那缕头发,贴着景素发侧摩挲。

江面宽广,一望无际,偶有波涛,可是船只大,倒也是行的平稳。

景素感受发侧被他抵住,耳边有他的呼吸声,也动了动脑袋磨蹭康熙的下巴。

康熙一点点给她讲着这段分别的日子里他都做了什么。

提到了一直以来朝廷开设粥厂这类赈济之事,是为平常,早在千年前就会行的善事。可是时间久了,行事却渐渐走样,太多官员把这个事当作是小事,不肯多加看管监督,他们就是不带头做坏事,也会导致手下中饱私囊,沂州府上一个小小的主簿都富态如硕鼠。

他说,这些小事上头,撑着的是社稷,或者说,就是这些小事一点点的,才汇成了社稷。

然后又提了件伤心事。

他说对现在的两江总督不是很满意,许是原来的于成龙让他太满意了,换成谁都觉得不行。

“于公两袖清风,忠良正直,致纯致净,他若是晚生二十年,朕不知道要省下多少心。”

于公明末生人,科举失意,直到四十四岁时才入仕,自康熙六年起,青云直上。

他半年前溘然长逝于任上,据说后人打点遗物,只有一陈年木箱,内有一套官服而已。

康熙深感悲痛,加封于公太子太保,赠了谥号“清端”二字,更是亲自撰写了碑文以示表彰他清廉公允的一生。

景素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于公也许就是被你累死的也说不定,六十多岁的老大人了,身兼江南江西总督不说,你今年又把江苏和安徽两地的巡抚政务也压到了他身上,而且他老人家日子过的清苦,是真的苦……

景素想到此处却摇了摇头。

她不能以自己的个人主义度量老大人那颗为国为民的决心。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殚精竭虑也不怕呕心沥血,怕的只有报国无门。

他有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

景素捏了捏康熙的手,安慰他。

不过也有好事。

康熙语气稍微欢快起来,“裴度上回黄河治理的差事做的不多,这回朕不是把他也带来了?让他跟着靳辅多学学。哦,靳辅如今是河道总督,有能力,肯下力,当初在治河上和于公还产生了分歧,最后于公还说是他自己错了,呵呵。”

听他说完,景素也跟他提了在济南府兴办女学的事。

景素手指挠康熙的手背,思考了一下才说:“济南府不如京城富庶许多,何况村镇。”

康熙闻言叹了口气,道:“历史遗留问题了,明初时好了些,京杭运河途经之处,漕运一项就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

“对,黄河治理,还有漕运之事。”

“蒙古也得安抚……”

他自己是少数民族,曾经是侵略者一方,提起来还有些不好意思似的,“山东如今贫困,有着如今天灾频发之故,当年蒙古人不断侵扰中原大地,也是原因。”

他又想起来,“对,山东还靠着海,偶有海水倒灌之灾。”

景素本来想劝解他不要这样把所有的事都压到一处,可是听他提起海边就忘了劝解他的事。

从前的屈辱她永远不会忘,即使如今身处异世,但平行世界里的人们能好过,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清穿之康熙只要我一个】最新更新章节〖第169章 山海〗地址https://wap.275b.com/254_25480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