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二圣屈服 掩耳盗铃(2/3)

两个小萝莉,才到沐浴的时候,正准备让宫里人打水来,太监来了,说是皇上与皇后召见。

……………………………………

“弘儿,坐下。”李治说道。

“喏,”李威坐了下来,看了看,除了父亲外,还有郝处俊与阎立本,连母亲居然都从帘中走出来,坐在侧面。

李治冲站在旁边的太监说道:“将那些奏折全部搬过来,给太子殿下观看。”

“喏”太监将一本本奏折抱过来,很多。这一时半会也看不完,不过父亲命令嘛,与圣旨无异,只好打开来看。各个方面都有,比如官吏迁降的,罪犯罪大恶极要秋后问斩的,各地水利以及收成的,其实奏折远不止这些。绝大部分在三省六部就批注了,只有事情重大或者疑难不决,才递到皇宫。甚至还有西京戴至德他们决议不下,同样用快马,送到洛阳。

但大多数是关于旱情的事。比如秦州禀报,自寒食节以来,只落雨四场,每次即落即息,“千里焦土,万里荒芜”。反正这时候都不敢要政绩了,有的官员为了多向朝廷要物资,都不惜夸大了灾情。然后又奏道,自巴蜀调动粮食,可是蜀道艰难,运不了多少粮食过来,还望朝廷将江淮调来的粮食,分一些给秦州百姓,都是圣上的子民。

连河东道与河南道部分州县也在诉苦不迭。看着这些奏折,不用看实际情况,都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不是真让他看完,看到李威看了许多本后,李治问道:“弘儿,可看出什么了?”

李威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孩儿只看到旱情没有缓解,还变得严重起来。”

“是啊,”李治叹了一口气。

竹纸是让他与妻子争了一份大义,弹压了一部分民怨,可这个旱情却是不能置若罔闻的。象这样下去,不但眼下关中以及河东河南一些州县,百姓生活难熬,秋收又耽搁了,秋收荒废,一直到明年夏收到来,百姓都没有粮食吃了。试问,不将这个危机解决,那个人能饿到明年夏收?

李威沉默不语,虽然浮想起那些老百姓十分可怜,可自己有什么办法。上次都想了一个主意,可让这位父亲,斥责得连头都抬不起来。现在不敢多嘴。

李治又说道:“弘儿,你上次出的那个主意……”

“那是儿臣胡乱说的。”李威连忙说道。果如狄仁杰所料,面对久久不能解决的旱情,父母要向自己出的那条主意屈服了。可未必是好事,看到狄仁杰没有,明知道会活人无数,可态度生硬,很不感冒。

武则天在边上说道:“弘儿,你那条主意不是治国之道。”

“是,母后,儿臣错了。”

“你听本宫将话说完。虽不是治国之道,可事态紧急,如有大批粮食进入关中,粮价会应声而落,活人无数。反之,关中不但有可能饿殍千里,粮食会越抬越高。又旱了这么久,国家的粮食本就不足,整个国家粮价都会被商贾哄抬起来。”

“母后,这只是一时的阵痛,一旦旱情得到缓解,局面就会好转。可采用了儿臣那个主意,让百姓产生什么误会,全国上下不是重农轻商,而变成重商轻农,都能影响到国家千秋的基业,”李威将狄仁杰的话原原本本地搬了出来。

武则天皱了一下眉头,冲郝处俊说道:“郝相公,你来说。”

“是,”郝处俊应了一声,然后对李威说道:“殿下的话也是理。然而今年的旱情却是很重,有的山区连食用的水都断了。臣与阎相公在中书省商议了大半天,最后认为虽然上次殿下的办法不大妥当,可事急了就得从权。能将灾情缓一缓,活人无数,朝廷不惜三四个子爵或者男爵,也是值得的。不过陛下却不能下明诏,向天下商人宣告,否则将震惊朝野,耻名史册。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商贾相信有这么回事,自动将粮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兴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章 二圣屈服 掩耳盗铃〗地址https://wap.275b.com/26_2607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