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仪(2/5)

,皇帝开一个口,说一句好,有可能价值一万缗钱。

说得狄仁杰先是愕然,然后只顾着摇头了。两个商人都如同醍醐灌顶,头点得象xioj啄米。但狄仁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销量越大,太子所得会很丰厚。当然朱陆二人会分一些,但大头肯定是太子所得。技术是太子出的,本钱太子出得也最多。有可能以后太子还会关照。但是呢,说来说去,朝廷得利最多的。

毕竟一半。剩下一半要抛去各种成本,还要jio一些轻微的杂税。

似乎更多的是为了国家,狄仁杰所以就想不明白,该不该反对。这个朱敬则,居然能看到其中一些关节,很不易。

对太子的行为,没有反对就不错了,更不会谈上什么支持。说着,看着李威,又笑了起来。

李威让狄仁杰笑得啼笑皆非,当然,不能让大朱同志坏了好事,走了上去,说道:“朱补阙,大是不妥,父皇,且听儿臣一言。比如捐助,此次捐助灾民的善男nv不计其数。却也救活了许多灾民。此是大善举。但捐也有捐的不同,家有十缗者捐出五六缗大是不易,家有万缗者,捐出一千缗,只是xio善。”

这个道理好懂的,众臣点头。

李威又说道:“征税亦是如此。国家税务,主要取自于农民,当然,是为了取重农轻商之大义。可是农民呢,本身负担很重,却要征去大量的税务,于是生活更是困窘。这不是成了奖励,而是一种负担。但商贾呢,一人一年收益,是农民千人万人的收益。朝廷却不去征收任何税务。儿臣想不明白。为什么富人的税不征,偏要征穷人的税。结果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有了灾害,穷人不得不卖儿卖nv,卖田卖地,得以度活。长久下去,皆是佃农,皆是部曲。民不聊生,国家失去了这一基层农民,又无税可征。国穷民贫,只是少数人有了财帛,张角陈胜之流,不远矣。”

李威说得有些夸张,可也不无道理。侵吞到最后,早迟会有这个局面。李治对未来的后继人有选择,真要对李威不满意,还有几个儿子可作参考。不过真的发生陈胜张角,那么意味着是整个朝代的瓦解。

千世万世,不可想,但总想来个十世二十世的。

朱敬则皱了下眉头,道:“殿下,不能hn淆,侵并之事,只可以王化治之。却不可以与重利hn为一举。”

“朱补阙,王化乃是国家之本,但以儒家治国,却用律法惩之凶徒。非是儒家之举也,乃法家本义。何也?一些凶人,儒家王化,已是对牛儿弹琴了,对树儿高歌了。如果不是将士奋勇,请问,朱先生,对吐蕃,对高丽,对突厥,能不能王化治之。或者请几位大儒手持一本九经正义,前去宣读,然后万国来朝?”

文臣皆皱眉头,不过武将出身的官员皆是窍笑。

“固然以将士征之,亦以王化教化,此乃真正对蕃外化邦之根本。殿下,重商重武,此苗头不可兴也。臣听联殿下今天一番议论,甚是忧虑。”

这倒是主流想法。朝廷对各个蕃胡,也主动攻打的,但攻打后,还是让他们来朝臣服为主。然后下嫁公主,送书籍,送工匠,让他们“王化”,大多数时候,对大一统确实有帮助,可对有些蕃胡,却是养虎为患。

但李威不敢对这个命题深说,再说,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要说父亲会恼羞成怒,陪行前来皇庄的官员当中,就有许多是胡臣胡将。所以朱敬则提及于此,李威只好话题一转,说道:“王化固然是国家之本,然而治国杂以法家,治番杂以兵家,同样是立国之本。”

说得极其婉转,可有的大儒不住的摇头。杂以法家,只能放在心中,大臣也许能说,可作为皇太子,连说都不可。李威看着他们表情,更是苦闷,这是主动jio税,还挂了一些大义的神马,为什么如此之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兴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七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仪〗地址https://wap.275b.com/26_2607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