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三车和尚 割发明心(上)(2/3)

让其他人退下去,低声说道:“孤非是失魂,何来招魂。”

窥基悟性很高的,不然他也不会让唐三藏收为得意弟子,不要以为他是尉迟敬德的子女,就是李靖的子女,唐三藏是世外高僧,也未必给你几分面子。后来唐三藏身体不大好了,窥基协助唐三藏译经,而且还协助唐三藏写完了《大唐西域记》。唐三藏去世后,他自己则在着手著大头经义《成唯识论述记》。正在写呢,还没有写完。

虽然不问世事,可太子遇刺的事,轰动了长安城,从昨天晚上到现在,还在闹腾,城里城外,也不知道抓了多少闲杂人等。窥基不可能不听闻的,略一沉吟,立即会意了三分,合什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但善在什么地方,李威都不知道他想到何处。

又说道:“不过殿下,老衲还要替法相宗谢过殿下了。”

“何来此言?”

“你说的那个故事。”

李威捏了一下鼻子,苦笑了一下,自己才来到唐朝,什么都不懂,将后来的故事拿出来哄李令月,却不知道全是假的。当事人就坐在他眼前了,道:“那都是逗弟妹一乐,大师不要放在心上。”

“何为真,何为假?扬善掩恶,君子所为也。”

其实窥基真的不介意,反而很高兴。这时候佛教分为八宗,律宗、天台宗、法相宗、三论宗、密宗、净土宗、华严宗与禅宗。禅宗刚刚兴起,其他几宗中以天台、法相与华严最盛。

各宗教义皆不相同,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各相攻击,十分混乱。

法相宗起步较晚,还是南宋天竺僧人那跋陀罗将《解深密经》最后二品独立翻译成《相续解脱地波蜜罗了义经》,陈代拘那罗陀在江南又将《摄大乘论》与《解节经》翻译出来,拘那罗陀弟子慧恺、法泰根据这三本经义,创立了新的一派学说。到了唐三藏与窥基手上,才将它发扬光大的。这对师徒住在大慈恩寺,所以又叫慈恩宗。

因为这对师徒学问好,又精益求精,学说经义很完善,可完善的后果就是繁琐。主体是八识与种子论,又将世界现象分为五位、百法,还有什么三自性、三无性、四缘、十因、五果等等。

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是法相宗的弟子,都有许多人弄不清楚。

因此,这对师徒将法相宗推到了一个巅峰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去,法相宗的末落,已经成为必然。窥基看到这情形,有些着急。这时候,李威那个神话故事,对吸引一些百姓,对法相宗产生新的好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他说了一个谢字。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如果修学法相宗,学问要好,要对经义熟悉。就象唐三藏本人,那个才叫牛啊,不但在中土,就是在天竺,经义辨论时,都让天竺所有大师的神马,惭愧地低头。

对这些李威并没有关注,也不知道。不要说这些佛门之间的争执,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争执,对他来说都是浮云。关健是如何活下去,才是他真正关心的。更没有想起来。可是人家都不介意了,李威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下来。毕竟自己将后来的传说,拿了出来,多少有些编排。

他说道:“大师前来,正好孤有一事相求。”

“请说。”

李威就将**事之事说了出来。

窥基却沉吟起来。

“大师,孤知道他们是商人,使你很为难,然而此举为善事,终依了佛家本心。”

“非是商人,世间有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老衲用了几十年辰光,才修到意识。有识种子,还在有漏种子里挣扎,不过无漏种子开始生成。因此尘务不管不问。如果主持这场法事,未免重新沾染了尘埃……”

都是什么与什么?李威听得有些发晕,立即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兴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三章 三车和尚 割发明心(上)〗地址https://wap.275b.com/26_260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