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到处是工地(1/3)

“这个客,你不晓得这是哪个‘荡’‘荡’?”老农呼了一声“吁”,老黄牛迅即止步。[

说话的声音,有点儿像巫县话,不过听起来有些怪异。

在巫县,靠近北边的二五八区一线,说话就有这个味道。

“我真还不晓得呢,老乡。”巫山苦笑着:“莫名其妙就到了这里。”

“这才怪哒,”老农‘摸’出小烟袋‘抽’起了旱烟,吧嗒吧嗒的老式打火机,点了几下才着:“你车子啷个连印子都没得呢?”

这?巫山一凛,没想到老农观察得如此仔细,总不能说我也不知道咋来这里的吧。

“我车子里没东西,”他呵呵笑着:“你看,就我一个人还有两条狗。”

“汪汪汪汪!”正说着呢,布丁醒了,冲一人一牛吼叫着。

那老黄牛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居然一连往后退了两步,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

布丁的双‘腿’在主人身上不停刨着,发出急促的呜呜声。

“别闹,布丁,我在问路呢。”巫山把它抱起来,冲老农笑笑:“您看,就这条小狗,还有一条大些的狗。”

老农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显然不太相信。

姜是老的辣,尽管他很少看到过吉普车,乡政fu还是有的。

机耕道上,不时有拖拉机拉煤什么的经过,路面都被压得塌陷下去。

这吉普车看着就‘挺’沉,竟然一点印子都没有似乎从天而降。

“我们这个村叫双桥村。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吧?”老农有农民式的狡黠,总觉得哪里不对。

“老者。您说对了。”巫山耐着‘性’子回答:“我是巴蜀人,巫县的,不晓得您家听说过没有?”

您家,在川陕鄂‘交’界一带,是通用语,晚辈对长辈的称呼或者年轻人对不认识的长者的称谓。

“巫县?”老者有些不敢置信:“你是巫县人?”

“对呀,”巫山自若地笑笑:“半夜三开车到这里。太累了睡了一觉,醒来就不晓得东南西北了。”

“老头子我就是巫县人,”他把小烟袋在鞋底子上磕了两下:“解放前逃荒到汉江。一晃都四十多年过去了。”

“喔,”巫山对他是哪儿的人不感兴趣,总不成还要认老乡吧,心中急着要走出小山村:“您家刚才说的双桥是归哪儿管啊?”

“以前这个村叫双桥大队。是双桥公社的。现在双桥公社被拆了。并到曾经的向坝区,改的向坝乡。”

尽管说话被打断,老人也没有半丝不悦。

“没有改革开放以前,巫县的农村苦得很啦。一遇到三四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跑到我们这里要粮食吃。”

所谓的要粮食吃,是很客气的说法,就是讨饭的意思。

“现在情况颠倒了,他们不过来。我们跑过去都没人理我们。”

从老人的讲述中,巫山大致明白。这里应该离着巫县不远。

看上去还有茅草屋的乡村,显得很是贫困,就不知道是隔壁同属亿州市的城口,还是汉江的竹山县抑或秦岭的镇坪县了。

“啊?”巫山有些惊讶:“难道你们现在还缺少粮食?”

“粮食我们不差,”老人摇摇脑袋:“关键是卖不成钱。”

“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粮食多得吃不完,挑到县城去卖,可惜没人买。”

“后来又挑到巫县卖,买是有人买,价格低,他们买过去喂猪。”

“当年他们讨米过来,都是要我们的满口钻,像稀奇‘肉’巴子一样。”

意即曾经巫县人过来讨饭,找他们要‘玉’米,稀罕得跟‘肉’一样。

老人可能好久没有说过巫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领先四十年】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七章 到处是工地〗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2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