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7/www.275b.com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7/www.275b.com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我的第三帝国第964章 965莫斯科的变数(2/3)-新笔趣阁

第964章 965莫斯科的变数(2/3)

机。这和古德里安的g集团军比较起来,待遇差别就显得天上地下了。

而德国空军在损失了各种型号的飞机2oo多架之后,补充了最新型的ta152战斗机整整1oo架,补充了斯图卡2型飞机35架,do217中型多用途轰炸机15架,屠夫轰炸机架差不多把自己的损失全部都补上了。

苏联特殊动员体制下,快暴兵的阶段已经被德国撑过了,现在的苏联已经和德国没有什么区别,只能依靠缓慢的补充来给它的前线部队输血了。而在整个战场的态势影响下,苏联优先强化的地方,必然是莫斯科,而不是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的库尔斯克周边地区。

所以朱可夫即便是哭爹喊娘,最终也只拿到了一个可怜的补给底线。他麾下的科涅夫指挥的苏联主力近卫第1装甲方面军损失了整整1万7ooo人,却只能得到17oo人的补充。作战能力究竟下降了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夸张的是,苏联的几个方面军在进攻中损失了过2ooo辆各种型号的坦克,大部分都是精锐的kv1和t34型,但是他们只领到了4o辆新坦克,怎么分配简直就让人绝望。

大批苏联的坦克部队编制不得不取消掉,独立的装甲旅和坦克团差不多一夜之间消失了个干干净净。乱七八糟的剩余坦克不分型号都被填补到了近卫第1和第3方面军,这才让这两个方面军有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相比较而言莫斯科方向上的苏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除了正在向他们靠拢的5o多万北部集群之外,还得到了1o万新兵的补充。斯大林亲自下令调集了84辆坦克,组建了莫斯科方向上的“斯大林第1装甲师”。

当然好消息并非没有,那就是远东的崔可夫指挥的远东方面军拖住了北上的日军。在崔可夫的指挥下苏联红军在海参崴附近打出了一波漂亮的坦克迂战,用德国装甲部队在法国之战中的镰刀经典,直接教育了一下他们的“远东客人”。

日军在远东地区使用了毒气之后,并没有取得他们幻想中的战绩,因为毕竟苏联和贫弱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至少苏联部队在步兵配防毒面具这方面,做的其实还是很普及和到位的。

正因为苏联部队在这方面做的比中**队好,士兵的素质和教育水平较高也让崔可夫的部队没有出现混乱崩溃的局面。结果日军虽然使用了大约5oo多各种型号的毒气炮弹,却没有起到他们希望的作用。

崔可夫的装甲集群在侧翼终于干掉了日本的所谓装甲部队,以日军从来没有见过的摧枯拉朽之气势,直接横扫了日军前突的2个师团,将日本6军打得丢盔弃甲的时候,日本6军这才终于看清了自己装甲部队与欧洲主流6军之间的装备差距。

石原莞尔精心策划的一场突击作战,最终演变成了类似岛屿争夺战的阵地消耗战,日军二十多个师团数十万大军在海参崴以南地区困守阵地,缺乏预备队的崔可夫一时半刻竟然也对其无可奈何。

这一次不仅仅是石原莞尔,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所有日本高层都知道,依靠远东劫掠来反哺日本国内的作战计划,彻底的失败了。而这场战争带来的后果和浪费掉的物资还有兵力,就只能由日军自己来默默的“买单”了。

澳大利亚的西北部,达尔文港口内困守的日军正在和美国优势兵力殊死搏斗。这些日军忍受着美国空军数百架飞机的不停轰炸,让美国人见识到了巷战的恐怖以及日本精锐步兵的恐怖战斗力。

这些日军士兵枪法非常精准,而且有拼死的觉悟和勇气。不少日军士兵甚至用炸药包来对抗美国坦克,不顾牺牲疯狂的展开夜间的反扑和决死冲锋。这支最强的一战部队给美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用自己的坚韧让美国人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二十多万日本士兵在达尔文港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第三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964章 965莫斯科的变数〗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2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