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两淮(2/3)

,生怕一不小心便宜没占到还惹得一身骚。

底层平民百姓就算有这心也没这能耐,开办工厂所需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般的小民百姓能够承担得起。于是那些富有冒险精神,有眼光又不怕风险的富商大贾便开始行动起来,主动跑到上海与洋人接触。

可惜的是,最后能够成事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不是被骗就是倒了大霉,被上海当地官府狠狠刮去一层油水,在付出极大代价的情况下还一定能够成事。

很多倒了霉的富商大贾自然不甘心被坑,绕了几个圈子找上了吴可吴大总督,希望吴大总督帮他们出头挽回损失啥啥的。

吴可才没这么二棱子,作为两江总督负有保境安民之责是没错,但这样的商业行为他却是不愿轻易插手,免得给下面的官员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当然鉴于淮北官民们对近代化工厂的积极热烈,吴可也没打击他们热情的意思,至于吃独食的想法也不可能存在,所以见很多富商大贾吃了闷亏反应到他这儿之后,他提出了由两江总督衙门出面与洋人交涉的建议。

总之眼下的淮北商业活动别提有多活跃了,能够提供的财税更是丰厚,只乐得新任安徽巡抚翁同书见眉不见眼。

安徽经济实力雄厚,加上又有以乡勇队为骨干的安徽清军在手,翁同书的底气别提有多丰满了。

有了这么大的底气,作为封疆自然还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淮北之地被乡勇队和地方势力控制得太过严密,根本就没翁同书太多插手余地,就算他是安徽第一人堂堂的巡抚大人也不成。

开玩笑,时至如今乡勇队的势力可谓盘根错节,虽然大多都属于军方但在地方上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当初吴可在安徽提督位时实行的半军半民政策,让乡勇队的触角更是蔓延至地方上的方方面面。

别的不说,乡勇队主力驻扎安徽多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退役的官兵可不在少数,加上那些扎根此地的伤残官兵,不是成为乡绅地主就是村镇联防体系当中的中坚力量,不知不觉中已形成一道从地方到官场的严密网络。

翁同时湖担任安徽巡抚既幸福又郁闷,幸福的是手里有钱有兵,比起邻省的苦逼巡抚们来说强得太多,说话声音都响亮不少。

郁闷的是这些都不是他一手所创,而已也不能过多插手其中,这让堂堂的安徽第一人心中如何高兴得起来?

既然淮北之地已无插手余地,翁同书自然将目光放到战乱不休的淮南地区。

此时的淮南经过多年战乱,早已不复当初的膏腴之地摸样。

太平军依旧是淮南地区的第一势力,期间还夹杂地方团练武装和湘军实力,可以说得上混乱到了极点。

翁同书也不是傻子,在隐晦的询问了安徽清军几位大佬的意见,并没有获得多少支持后也不敢乱来,只能以巡抚之令先派出小股部队试探着进行几次战斗。

结果自然被警惕万分的太平军驻防部队打了回来,一来二去的吃了好几个闷亏。幸好安徽清军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步骑配合默契没给太平军多少机会,虽然次次都没讨到好去但也没吃大亏,这间接给了翁大巡抚继续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吴可对于翁同书的小动作自然心知肚明,淮北怎么说都算是他的根本之地,什么情况能瞒得了他?

对于翁大巡抚的动作他并没有多少不满,人家有进取心是好事他犯不着做恶人。再说了翁同书也没在淮北胡乱动作算是给了吴可面子,他自然不会傻到主动招人不喜。

不过翁大巡抚有进取心是好事,但也不能做得太过。

所以,在安徽清军几次试探性进攻都被打回来之后,吴可也没责难什么只是给安徽巡抚衙门发去一封公,文,要求翁大巡抚适合而止不要把动静闹得太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列强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三十章 两淮〗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4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