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羡慕嫉妒恨(2/3)
此做法自然与找死无异,可此时大清的年景算是太平么,说出来就是傻子都不会相信吧?
三万精锐清军人马确实有些碍眼,但相比两广复杂的局势和动乱的环境,没有这样强大的实力去了也真就是个受欺负的命。
洋人可不会跟你叫道理,两广地区那帮跟洋人打惯交道的奸猾买,办商人,也一个个都是见风使舵的主。没有让他们敬畏的实力,去了两广当官日子真不要太难过,每日单是应付这些奸猾买,办商人就足够头疼的了。
同时也是向朝廷展示的意思,表示他可不是好欺负的主,这次平调他老实接受,可不代表他没有脾气。
单单他带去两广就任的雄壮之师,以后朝廷或者哪方势力想打他主意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承不承担得起那个严重后果。
乱世之中,有人有枪就是草头王!
真要把吴可逼急了举起反清大旗,以他多年赫赫战功建立起的偌大威名,掀起的声势绝对要比太平军初起之时大得多,说不定还没等朝廷反应过来,整个南方便彻底与朝廷说拜拜了。
当然他短时间内能调集的乡勇队心腹人马远不止这个数,但再多就太过惹眼也越过了朝廷能够容忍的底线,吴可此时还没做好彻底与朝廷翻脸的准备,况且朝廷的实力依旧强劲除非他想把整个华夏搅成一锅粥,而后引狼入室让列强渔翁得利,提前进入清末和民国那个憋屈时代,否则眼下能忍就得忍。
果然,三万精锐清军聚合的声势确实浩大,不要说刚刚接任两江总督的曾某人被惊住了,就是一干好心欢送吴大总督离任的两江官员也惊呆了。
他们头一个反应就是,吴可这厮是不是疯了,上个任竟然还带上了三万精锐清军,是不是觉得朝廷会对此熟视无睹?
其中曾某人尤为气愤,他认为吴可吴可不该带走那三万清军精锐,都应该是两江总督属下的精干人马,也是他以后攻取金陵计划的重要力量。
安徽清军的大名他早有耳闻,如今亲见更是心痒难耐,吴可离任时一次性带走三万,简直跟割他的心头肉没啥区别。
也不怪曾某人如此表现,说他是湘军领袖,其实他对湘军各部队的控制力真的一般得很。
湘军的组建便是以亲戚以及师生为纽带,只服从于各级长官的团练武装。虽然湘军表现优异最后成为对付太平军的主要战力之一,但这也改变不了曾国藩手头没有嫡系军队的尴尬现实。
湘军内部本就派系林立,曾国藩只不过被推出充当了精神领袖而已,想要完全掌控湘军数十万人马根本没可能。
曾国藩固然是湘军领袖,其家人、弟子也多有加入湘军并立于高位者,这里面以其九弟曾国荃为有著名,但湘军从成立之初就不是曾国藩一个人说了算的。
罗泽南,湘军大佬,曾国藩的同乡,早在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之前,罗泽南便率领弟子王鑫、李续宜李续宾兄弟二人在老家湘乡办起了团练,并且战果不错,后来应巡抚张亮基檄赴长沙,而同乡曾国藩以侍郎在籍,奉诏督治团练,亦在长沙。
因与泽南讲求束伍技击之法,晨夕训练,湘勇自此始。可见在曾国藩建立湘军的过程中,罗泽南不仅出了大力,而且他和他的弟子所率领的乡勇也是湘军组建之初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
又因为王鑫、李续宜李续宾兄弟均是罗泽南的弟子,因此他在湘军中虽然居于曾国藩之下,但自成一派!
胡林翼,湖南益阳人,也是湘军重要的大佬之一,后来因军功实授湖北巡抚,曾国藩率领湘军在前线和太平军血战,其后勤补给几乎全部依靠胡林翼在湖北筹措,没有胡林翼,曾国藩的湘军不过是无根之木!
曾国藩在处理和同僚的关系的问题上,绝对没有胡林翼的火候,在胡林翼出任湖北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列强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四十六章 羡慕嫉妒恨〗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4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