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左宗棠的魄力(2/3)
归于纳课请运之商,故价减其半而利尚权其赢也。"显然左宗棠继承了陶、林、魏的思想和作法。
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对陶澍的淮盐改革表示敬佩,他认为"道光十一年前督臣陶澎创行票法以救淮北之穷,严剔陋规以除准南之弊"是卓有成效的,可惜的是这次改革行之不久便受到"格守遗法"者的干扰,加上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东南,"金陵被陷,盐法荡然"。
经过时间的研究和准备,左宗棠在今年力主淮盐票运,"定为永远章程,庶几裕课、便民、恤商三者兼权并计推行,尽利其法,乃可大而可久。每于接见僚属士绅时,往复谘商,得其大概,而新旧商贩知事在必行,行之宜有益无损,于是领票认引者纷纷而来。"
从特使口中得知,左宗棠就是依靠盐务改革,不仅革除鄙政还在短时间内搞到大笔银钱,足够他开启洋务运动先期资金的银钱!
不愧是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碗角色,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左宗棠的盐务改革可是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想必私底下没少挨骂。
当然以左宗棠的强韧神经,自然对此不屑一顾。不说他乃堂堂的闽浙总督,在闽浙地盘上除了杭州将军和福州将军就是第一人,以他那孤傲的性格也不会把私底下的流言蜚语放在心上。
更别提南方三督联盟紧密,还有两广总督吴可以及云贵总督张亮基不遗余力声援,就算有人或者势力想动什么歪脑筋,也得掂量掂量承不承担的起后果。
“就靠盐务改革,想搞船政的资金也不够吧?”
从特使口中,吴可也知晓了左宗棠办船政所做的前期准备。以满清官场的习惯,想要做什么大事自然得舆论和物质两方面齐头并进。
左宗棠迫不急待地想要筹办船政吴可是明白的,以前的书信往来以及当面畅谈之时,左宗棠就没少表明自己对列强以及大清海防的观点。
他认为西方列强“包藏祸心,为日已久”,应“设造船之厂,讲求大筏软帐之利,更造炮船火船之式”。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左宗棠进一步看到了战争的危险,认为若列强发动战争,“彼有轮船,我尚无之,形无与格,势无与禁,将若之何!”。他提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造船,造船,无论应对战争或和平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是必要的。左宗棠认为,“无事之时,以泛筹转漕,则千里犹在户庭,以之筹懋迁,则百货萃诸釐肆;非独渔盐、蒲蛤足以业贫民,舵艄、水手足以安游众也。有事之时,以之筹调发,则百粤之旅可集三韩;以之筹转输,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
自从有了造船的想法之后,左宗棠经常在朋友聚会之时阐述自家想法,就算转任多地却坚持信念,一再坚持:“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以制之。”
为了达成心中目的,听说老左可是想了不少主意,更是以其威望和辩才,说服了昏庸的朝廷。可惜此时的朝廷内焦外困,开办经费一节也是筹措维困。当年七月十四日清朝廷谕称:办船政“所需经费,即著在闽海关税内酌量提用。至海关结款虽充,而库储支绌,仍需将此项扣款按年解赴部库,闽省不得辄行留用。如有不敷,准由该督堤取本省厘税应用。”。
正是因为如此,左宗棠才想方设法的搞钱,没有朝廷的财政支持想要搞财政,资金缺口之大就算吴可没有认真核算,也知道单凭福建的盐务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从国外购买机器,聘请技师,建立造船厂,并创办求是堂艺局(船政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哪一样不需花费巨资?
比如吴可手下的两广水师,本就有底子在只需要添加新式战舰,造船厂也是先以维修为主,等到水师将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列强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五十一章 左宗棠的魄力〗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4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