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栽跟头(2/3)
大清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大清朝廷中一直没有处理外交事务的外事机构,而有限的外事也被朝廷当做外国向我“天朝大国”的“朝贡”由礼部、理藩院、鸿胪寺处理,对外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无平等处理之理念和机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虽有五口通商事宜,但是以钦差大臣身份兼任有名无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交涉迅速发展,领域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化各个领域,通商大臣不能适用,急需改变。
总理衙门的成立,完善了政府职能,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也是大清闭关自守、盲目排外政策的重大改变,标志着与外国“平等”交涉,和平谈判的开始。也为改变“或剿或抚”“非战即降”成为可能。开辟了大清外交的新局面。
总理衙门的成立,也受到西方列强的欢迎。法国大使布尔布隆称赞这是“中外各国永敦睦好之最妙良法”,总理衙门在此以后的数年时间里,外交部主持了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也就是主持实施了大清的洋务运动。
任职首席总理大臣几年时间,在恭亲王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洋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负责培养通洋人才的京师同馆,给湘军提供火,枪军械的安庆内军械所,还有左宗棠一手促成的福建船政堂。
等等洋务新政,无不是在恭亲王的大力支持下,才能顺利开展推行,否则光是巨大的舆鹿力便不是那么好承受的。
而且京城有恭亲王这样的超级大佬坐镇,替分散各地的洋务大臣们分担了不少火力,无论在政策还是资金上的支持都难能可贵。
可以说洋务运动便是恭亲王一力推举和保护,才有眼下这等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大好景象。当然恭亲王自身的声势也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逐渐达到了一个能够威胁皇权的惊人地步,于是权力欲极端旺盛的慈禧太后便忍不住对锋芒毕露的恭亲王动手了,帝后党与王公党之间的蜜月期正式宣告结束。
……
恭亲王奕䜣以议政王的名义,辅佐两宫皇太后执政。但不到四年时间,慈禧便对奕䜣渐生不满,认为这位小叔子太过锋芒毕露。大权独揽的日子过久了有些得意忘形。
于是,慈禧太后想要教训教训奕䜣,让小叔子明白谁才是大清真正的主宰。
四年多时间过去,之前权势滔天的顾命大臣派系已然彻底势微,在帝后党与王公党的联合打压下基本没有翻身余地。而经过这么些年的积累,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以及达到合格水平,自然想要获取更大权力。
当然,因为顾命大臣派系还没彻底垮台,慈禧太后心中尚存一丝顾虑,而且恭亲王的声势太隆不要打压太过,稍微整治一下给个警告却是应有之理。
此时恰好有一个叫蔡寿祺的御史上一奏折,弹劾奕䜣。慈禧得到这颗炮弹心中高兴,想要好好用一用。
同治四年三月初四日(1865年3月30日),恭亲王奕䜣照常入值进见两宫皇太后。慈禧拿出一件奏折,严肃地对奕䜣说:“有人弹劾你!”
奕䜣一愣,扫了一眼奏折,不以为然地问:“是谁上的奏折?”
慈禧非常不满意奕䜣的傲慢态度,不情愿地答道:“蔡寿祺!”
奕䜣脱口而出:“蔡寿祺不是好人!”并要逮问蔡寿祺。
两宫皇太后一看奕䜣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要逮问提意见的人,立刻大怒,当即斥退奕䜣。然后避开以奕䜣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军机处,单独召见大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书朱凤标、户部侍郎吴廷栋、刑部侍郎王发桂、内阁士桑春荣、殷兆镛等。
慈禧哭哭啼啼地说:“王植党擅权,渐不能堪,欲重治王罪!”
诸大臣看到太后盛怒,事发突然,不知慈禧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面面相觑,胆战心惊,不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列强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七十三章 栽跟头〗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4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