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准备(2/3)
咱们坚决不能答应!”
见一众将官对此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吴可满意点头继续说道:“咱们先不农药做出太大反应,先看看黄鼎凤他们顶不顶得住,以及法国人的胃口究竟有多大,然后咱们再制定狙击计划一击毙命不给法国人任何喘息之机!”
在座两广清军一干将校深以为然,这么多年时间他们要是还不知道总督大人与盘踞安南中部的黄鼎凤勾结那真是傻子了。
在切切实实的巨大利益面前,黄鼎凤之前的反贼身份根本算不得什么。
这些年安南北部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北部地区控制在两广清军手里,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便捷,有庞大的矿产资源以及土特产资源作依靠,在类似于计划经济的强力推动下发展十分迅猛。
从镇南关到谅山城只有十八公里距离,而宽度则有数百里的这短区域内,五六年时间已经涌进了超过六十万以上的大清百姓定居,迅速的稀释当地安南土著并且在经济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华人吃苦耐劳的赚钱能力在哪个时代都不用怀疑,此时东南亚的环境并不那时很好,时不时还出现反,华浪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人都几乎能够控制东南亚的经济,更不要说环境无比宽松的安南北部地区了。
当地的安南土著跟着赚了不少,忙着赚钱改善生活倒也没多少排斥举动,尽管那些挑拨离间的怪话从来都没间断过,但这不是主流。
不仅安南北部发展迅猛,黄鼎凤部占据的安南中部地区发展也同样迅速。
因为与安南国时常交战,黄鼎凤部控制区域很难沉下心来发展经济。而作为大清土著他们对经济发展基本上没任何概念可言,同样排斥在他们看来不是啥好玩意的铁路与火车。
可就是如此,在黄部人马的弹压下当地局势稳定,不错的环境同样不知不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上与两广清军私下的大量商业往来,以及频繁的人员流动,此时安南中部移居过去的大清百姓也超过三十万。
有了确实的人口基础,无论两广清军对安南北部的统治,还是黄鼎凤部对安南中部地区的统治,都算得上稳固,随着时间推移将更加稳定。
也难怪法国人迫不及待亲自出手,等到两广清军以及黄部人马彻底掌控了安南中北部精华地区之后,再想要虎口夺食可就难了。
尽管法国人骄横不可一世,但对于两广总督以及两广清军还是十分忌惮的,怎么说都是交过手的大清强军,其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
“咱们先暗中做好准备,这事还得先跟朝廷打个招呼!”
跟手下将官达成一致意见后,吴可沉声说道:“另外本督还会跟一些督抚通气,争取到广泛支持真要行动起来也方便一些!”
说做就做,吴可第一个沟通的便是远在陕甘的左宗棠。
此时的陕甘回民叛乱,在左宗棠的强力弹压下早已没了初时的气势。
同治元年春,在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联合捻军进入陕西的直接推动下,关中各地回民纷起响应。其主要领导是赫明堂、任武,短时间内形成了十八大营,有于彦禄等18元帅。
回军曾包围西安达一年多之久,还曾包围了潼关,一度威胁着陕晋豫的咽喉要地和山西滨河一带的地区。
陕西回民叛乱不久,赫明堂即与甘肃河州老教回民取得联络,于同年秋占据泰州(治所在今天水市)秦安。翌年,平凉、固原、西宁、狄道、河州、宁夏,先后为叛军所占据。
当同治五年(1866)捻军梁王张宗禹等部进入陕西时,原来已经退到甘肃的陕西回民叛军又纷纷东下,与捻军协同战斗。“捻回合势”曾造成西北反清形势的一度兴盛。
甘肃回民叛乱军的迅猛发展,在甘肃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列强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七十九章 准备〗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4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