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地下党,华兴会(2/3)

印度文明,被英国人用两百年时间完全摧毁,只剩下种姓制度得以保持。又加上他们本身也不注重历史,到今天所看到的所谓印度史,都是英国人“发明”的。至于“梵文”就更加可笑了,几百年前古梵文就彻底消失断绝传承。现在乃至后世冒出来的,都是两回事。

中国的读书人,对于文化的自豪感,对于史书传承的严肃态度,不是其他人所能想象的。这就好比要求西方人去毁掉《圣经》一般,绝对不能容忍。

西方国家从明代以来不断派出传教士为侵略先锋,在全国各地大肆拉羊传教的做法,早都为读书人所痛恨。如今经过杨浩的分析,登时令他们觉悟到其中的危险。

灭你的文化,灭你的文字,从根本上毁掉一个民族的历史。这种结果,谁都不能接受!

基于此,进步青年们达成共识的第一条,就是要对抗一切敢于如此做的敌人。近的有列强,远的有满清。文字狱的仇恨,借修《四库全书》毁掉经典的血债,都在他们心里攒着呢!

有了革命的目标和对象,更要寻找革命的方法。

杨浩没有原封不动的把“土改”这一大杀器祭出来,因为社会条件并不合适。土地兼并只是导致革命的原因之一,更关键的还是分配制度的公平程度。

人类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制度”。从有史记载到如今数千年来,各个国家各个文明,把所有的政治体系社会制度都玩了个遍,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是可以永远存在的。

最关键的是,都无法解决公平分配这一基本原则。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没有一个至少相对公平地分配原则,社会就不可能恒久太平。用不了多久,因此而带来的矛盾就会激化。到时候革命仍然不可避免的再次发生。

中国历史的朝代更替中。类似的改革其实一直在进行。只是被掩盖在貌似顽固的帝王将相、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框架之下。

杨浩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更没有开国帝王那种改天换地的大气魄,也没发现自己长得像九五之尊。一个21世纪的青年,如果还想着一言九鼎,以一人独霸天下,那就太二百五了。

杨家众人对他们存在的定为很明确。即传播知识,推动变革,培育基础。守护家园。

在确定推翻满清、对抗列强的基本原则之上,究竟整个国家的革命如何开展,最终会发展成何种状态,不做提前预设。只要能够维系炎黄正统,中华文明正朔,最终谁来当大长老,走那一条道路,并不是根本问题。

回头看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西方列强普遍的福利制度,却更像是“国家社-会主义”。纯粹的资本主义。基本不存在。

世界始终是在不停的变化,任何一种试图随手画一个圈。就确定千秋万古不易的大方向的做法,根本是狂妄自大。

中国自古以来,动不动就“万世不易、着为永例、永不加赋”的多了去了,有一个实现了吗?

朱元璋用半辈子规定的框架,他死后才几年就被打破的一团糟?保留下的那些,恰恰是导致他万年江山完蛋的主要原因。

明白了这个道理,杨家人就绝不妄自尊大,自行其是。

只不过没有料到,这种谦逊谨慎的态度,在众人看来更值得敬佩。短短几个月,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小圈子就围绕在杨浩的周边。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以日照为核心,辐射到大半个鲁南,正迅速的向鲁东鲁中蔓延。许多日后将投身革命的“同盟会”乘员,都提前加入了其中。

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吸收,相互讨论启发,逐步得出结论。

时至今日,一个粗略的纲领已经形成。还没等杨浩进一步引导呢,他们却先提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立鼎1894】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四六章 地下党,华兴会〗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8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