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2/4)


面对如此局面,许多人心里头十分恐慌,他们真不知道要是张之洞倒下了的话,还能再往哪里投奔去。

革命军政府是肯定不要榆木脑袋的旧文人,清流的名声早已被他们败坏了个干净,属于人憎狗厌的存在。并且他们这些人平时没少了仗着士人身份作奸犯科,一旦遭到清算,不死也得扒层皮。

如今除了两广,就只剩下一个江西和云贵川几个不靠海的省份。可江西明白着掌控无力,四川又在清廷的直接控制下。云贵那么偏僻的地方,他们才不肯去受罪。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继续保持住两湖的现状。只要张之洞不死,那是过的一天算一天喽。

黎元洪是把这帮人都看的透透的,心中十分鄙薄。对他们虚张声势的叫嚣,连答应一声的心思都欠奉。待到这帮人喊得中气不足,各自去喝茶润喉咙时,朝着张之洞拱手又道:“大人可见李合肥近日之风光乎?”

话不必多,内容最重要。

张之洞表情纹丝不动,只是两条寿眉微微往上一挑,放松搁在茶几上的胳膊似乎紧了一紧,却没有马上说话。

但在场的一众文人幕僚们却大为紧张。他们整天陪伴在张之洞的身边儿,察言观色功夫臻至化境,仅仅从老头子那挑眉勾手的小动作,就猜到他老人家似乎心动了!

这事儿很要命!

当即有人又跳起来劝谏:“大人万万不可听从这厮的浪言!那李合肥与杨鼎世早有勾结,李家三子皆身兼要职,乃是一丘之貉。大人岂可与此辈为伍?”

“正是此理!李合肥诈做归养,实则暗中操控,又其子在堂前。丝毫无损。大人一向高风亮节。不肯与杨鼎世沆瀣一气。倘若就此屈从于他,岂非一世英名尽丧?”

又是一阵群情汹汹。

黎元洪与张彪几人对了下颜色,各自露出淡淡的讥讽。果不其然啊,这帮鸟人全都成了惊弓之鸟,一点刺激都受不住了。

乱糟糟的声音在耳边呱噪,饶是以张之洞的央企功夫,也有点心浮气躁。

黎元洪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他却当真听进了耳朵里。打心里来说。对李鸿章如今的状况,那是羡慕嫉妒恨。

去年李鸿章出使美国,中途遭到日本人刺杀,当时不少人暗地里幸灾乐祸的,活该这老东西不肯消停,出去找难看。

但没想到转眼就有了杨浩兴兵惩罚日本,结果双方打成了拉锯战。当时有不少人酸不溜就的发言,把李鸿章当成引发中国与外方战争的祸害。同时,也对杨浩因为丁点儿大的事儿就兴兵作战的做法,斥之为假公济私。小题大做。

然而杨浩终究不是那种温厚的主儿,迅速在报纸上披露不得不战的分析。并获得一致的肯定。之后国内革命进展丝毫不受影响,一干人见影响不动,只好暂时偃旗息鼓。

李鸿章也是硬气,直接从日本去了美国。之后的半年中,他一路横跨美洲大陆,又越过大西洋抵达欧洲,行遍英法德意奥俄诸国,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其政府及皇帝要人的盛情款待。

一个跟着访问团的报道小组,随时将李鸿章的经历发出文章报道给国内。杨浩亲自安排下的智囊团,帮着李鸿章拟定了一系列的文案,让老头子浑身焕发出学养精深、视野开阔、胸怀世界的气质。李老头本身位极人臣,其谈吐言语,行走坐卧,一派帝国宰相的风范。

整个的行程中,李鸿章表现出一股东方士大夫和帝国宰执者的高逼格,又没机会出丑,于是在各国政要眼中,就成了当前中国顶级精英的典范代表。

长达半年时间,李鸿章一直占据各国的头条。随行团趁机发动潜在的人脉,大撒金钱,宣扬中国革命政府新形象,并以“招商引资”为幌子,鼓励西方各国财团把闲钱往中国沿海特区投资,开拓工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立鼎1894】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四三章 张之洞的决断〗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8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