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推动世界大战进程(3/4)
强硬的派出大军,配合海军摆出“你不同意老子就打”的蛮横嘴脸。一时间,欧洲风云骤然紧张起来,而没什么关系的俄罗斯、意大利、奥匈帝国、美国等纷纷出动,分别作出支持。
显而易见,英国人的朋友要比得过多得多,于是在所有十几个国家中,仅有奥匈帝国支持德国。
不过跟另一时空不同,在这个世界里,又多了一个中国。
杨浩就此事发表公开谈话,宣称“摩洛哥”局势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在此地的投资,特别是磷矿的供应是绝对不能中断的。当此世界各国纷纷步入文明时代,摩洛哥有全力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别看中国离着北非八竿子打不着的那么远,这一表态却让局势骤然变得复杂和混乱。德国的支持力度陡然提升一个大台阶,英法则非常担忧,生怕中国借此机会与德国缔结同盟,那么他们在亚洲乃至印度洋的殖民地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德皇威廉二世虽然傲慢粗鲁,却非常聪明的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果断的派人提出要与中国结盟,却被杨浩以“中国尚未完成统一,国家主权还没彻底稳定”为由,给婉拒了。照他的说法,中国起码要把原来清朝所有的地盘完全掌控了,中华共和国彻底统一了,才能正式与他国签订条约之类。现在,名不正言不顺。
德国人表面上尊重中国的决定,背地里却气的骂娘。你丫的撕毁条约的时候,跟各国大打出手的时候,怎么不说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了?等你完成统一?那起码还得到明年吧?如果到时候因为要收回被俄罗斯占领的远东领土,那是不是还得先打一仗?
好吧,政治就是这么的扯淡,如果不能一切从本国利益出发做决策,那才真的是不合格、不负责任。
对本国的政府官员们,杨浩明确指出:“我国并非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从没有过称霸世界、奴役他国和其他民族的念头。中华文明向来能够包容并蓄。倡导和平友谊。愿意提携其他友好邻邦一同进步强大。在此前提下,我们不能与欧洲那些奉持丛林法则、一味争强好胜的国家搞什么同盟。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德国这种急功近利的作风,必然会失败的。中国只需要不为其他人所动摇,不向其他强权低头屈服,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始终站在正义与和平的立场上,就一定能处于不败之地。”
这一论调。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
当然用更现实一点的话说,中国与德国结盟没有任何好处!有了本世界无限资源支持的中国,根本不需要德国任何东西。之所以做出对德国有利的表态,仍然是为了加快德国崛起的进程,推动欧洲内战的爆发!
得不到中国的公开支持,德皇威廉二世却并不气馁。他积极向各国斡旋,并见好就收的适当后退一步,在确定摩洛哥主权独-立,保证德国在此投资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愿意接受列强各国的调停。
这一番折腾足足用了好几个月。各国预计年底在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召开会议,就此磋商并达成最终协议。不出意外的。最终的决定必将是摩洛哥获得名义上的“独-立”,英法德西等国则获得实质上的好处,事实上瓜分并控制了该国。
长达半年的纷争中,德国人判定英国的强烈遏制与干扰态度,对于自己的崛起之路可能遭遇的牵绊越发明了。
1899年11月,德皇威廉二世访问君士坦丁堡,与奥斯曼土耳其达成协定,以前半截铁路的修建承包者德国银行出资,修建到科威特的最后两千五百公里铁路。旋即回头访问英国,在温莎城堡与维多利亚女王会晤,邀请英国参与巴格达铁路项目,由此来换取英国的支持。
但这一念想注定是徒劳无功的。英国人早就作出决定,要彻底破坏德国人的计划。基于此,维多利亚女王回头就联络她的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立鼎1894】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六六章 推动世界大战进程〗地址https://wap.275b.com/2_248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