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中国实验大学(上)(2/3)
人民大会堂接见陈树柏夫妇,会见期间286不仅高度评价了陈济棠治粤的功绩,还为陈树柏夫妇亲笔题赠了鲁迅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达了期待两岸统一的愿望。
陈树柏教授在第一次回国的三个月里,对共和国国内二十多所大进行了考察,返回美国后,陈树柏教授写下一份建议书,计划在共和国创办一所新型大,充分吸取美国大的经验,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科技人才。
经过细致的交流和严密的调研之后,1982年陈树柏教授在中科院主持研究生院暑期讲期间向286建议,在共和国创办一所“中国实验大”,把共和国的电子工业赶上去,并依托新成立的“中国实验大”将大的所在地开发成共和国的硅谷。
接到陈树柏教授的建议之后,286表示将认真考虑。之后,陈树柏教授的建议获得了时任共和国科委主任方毅和教育部何东昌的复信,表示感谢,不过从1982年秋到1984年春,实验大这件事一直没有新消息,陈树柏教授以为已石沉大海。
1984年1月24日,286第一次视察特区深圳,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的梁湘,在汇报时重点提及相关人才的缺乏问题时,286说:在深圳特区要办一所大,这所大要由华侨和外国实业家,用西方科与管理的办法来办,教员请外国者来当。请外籍华人来当校。
286第一次深圳特区之行结束后,当时特区的市容市貌给286留下兴旺发达的深刻印象,回到北平之后,286邀请当时中央高层领导人谈话时重点提到:在深圳那里现在至少有两件事情可以办,一件是兴建核电站,还有一件是华侨投资办所大,华侨在那里办大,教授的水平高,很多人是第一流的者,教设备也是人家出钱从国外买来。这件事要认真地搞。我们花不了几个钱。可以给我们培养一批人才。
第一次巡视特区结束之后,286决意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按照286的意见,中央决定开放吴淞、大连、青岛等十四个沿海城市。由此掀起共和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浪潮。可以说当时深圳筹建的中国实验大是286深化改革中十分关键的一步棋。
1985年夏季。得知中国实验大筹备工作已经正式开始的陈树柏欣然回国,起草了 “中国实验大”创办协议书,也就是眼下梁远手中拿着的这份厚厚的资料。
梁远前世的得知中国实验大。还是一次闲聊航空发动机人才问题时偶尔听母亲李远玲提及,别的方面印象不深,到是李远玲一句这所大没有党委使得梁远记忆犹新。
梁远先略过手中资料的基建和规划部分,直接找到手中资料的核心部分——当时陈树柏教授和深圳特区政府签署的创立中国实验大的协议。
整份协议异常的短小精干,只有区区十条。
一、特区政府授权陈树柏教授主持创立一所综合性大,定名为“中国实验大”。
二、中国实验大之办宗旨是借鉴先进工业国家教育之处,探索一套先进而适合中国国情之教育制度,培养新一代具有先进科知识之建设者。
三、校址定于广_东_省深圳特区,政府将为校征得一块大小及位置合适,交通方便之土地作为校址。
四、办经费由政府拨款及陈树柏教授募捐解决,先进仪器设备将主要由募捐解决。
五、建立校董事会,由政府领导人和国内外之社会著名人士组成,校董事会决定校之预算及其他最重要之事项。
六、校是校之最高负责人,全权负责校一切工作。校由校董事会提名,报政府任命。政府同意任命陈树柏教授为第一、二任校,每期六年,共十二年。
七、校务委员会由校任命,报政府备案,该委员会协助校,负责全权教及行政工作。校实行党政分离原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工业之动力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213章 中国实验大学(上)〗地址https://wap.275b.com/2_264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