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鲁肃鲁子敬(2/3)



而鲁肃、甘宁从刘备军中离开后,正好在村民处投宿,遇到了小乔,便一起出门,又遇到了吕蒙、黄盖。

至于华佗,则因不愿见到各路诸侯,又去云游四方了。

被点到名字,小乔和吕蒙、黄盖微微颔首,咬着嘴唇道:“子明,大姐她……”

吕蒙默然,他落水的时候,大乔还在旗舰上,但之后战况就不清楚了。

小乔眼眶红红的,想要再深究,又怕问出不好的答案,一时踌躇。

吕蒙想到好友陆逊亦是生死未知,亦是皱眉。

鲁肃最擅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见气氛如此,便换了个话题道:“子明此去柴桑,等咱们见了伯阳将军,还有件事情要做。”

“什么事?”

鲁肃指指万里长江,道:“需得派骑兵在南岸日夜逡巡,绝不可让曹军掘了南岸的江堤!”

吕蒙、黄盖悚然一惊,这才想到,敌军如果蓄意报复,把南岸也掘开,那南昌也是非常危险的。

吕蒙身上出了冷汗,知道若没有鲁肃提醒,也许江东人都忘了这事情,极有可能被敌军以此反击。

幸好鲁肃考虑到了他不曾想过的东西,为江东查缺补漏。

对于名声不显,很少亲自上战场的鲁肃,他的尊敬程度远逊于坐镇中军的周瑜。

以前他只以为鲁肃是个温厚长者,现在他却佩服起来,认识到江东文武诸臣,唯有鲁肃心思最为缜密。

“好在敌军若想掘开长江,人多了容易被发现,人少了起不到作用。倒是不用过于担心。而且柴桑背靠庐山,地势正高,应该无碍。”

鲁肃安慰二人,说起庐山,莫名想起曹无那首诗,不禁又叹了口气。

建安五年,乌程候、讨虏将军孙策意外遇刺身亡,年仅十八岁的孙权骤登高位,各地蠢蠢欲动,隐有不臣之心。

诸将无礼,唯有周瑜以主公之礼对待孙权,作为表率,长史张昭传召各郡,“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大乔联络各世家,安定人心,江东诸将始有归附。

临淮豪族子弟鲁子敬,就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投奔孙权。

孙权最急需的就是自己的嫡系势力,二十八岁的鲁肃遇到了知遇自己的主公,两人彻夜长谈,鲁肃微醺,指点天下,于卧榻之上升起豪情壮志。

“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所及”、“建帝号以图天下”。

踏上策成,江东以此为国策。

如今八年过去,荆州已属曹操,荆扬合一已成梦话,竟长江之所及更不可能实现。

夕阳里,黄盖、甘宁仍在说着军中勇武之事,可鲁肃呆愣在那里,已经不在讨论之中。

他默默咀嚼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半晌才喟然长叹:“因身在局中,才无法破局,这曹无,难道那时就算到了现在了么?”

……

曹无当然没有想到这么远,他抄那首诗,只是单纯的遇到孙权在庐山打虎,才让阿大写下来的。

此刻,他正骑马在夏口城中漫步。

小红马的后边,拖着一根绳索,绳索绷紧,另一头拴着一个青年书生。

书生双手北拴住,夏口城中洪水退了一些,但还是能没过膝盖,书生踉踉跄跄的在水中走着,脸色阴沉,目光阴翳的看着马上的曹无。

曹无与赵俨并辔而行,一开始赵俨还频频回头,后来发现曹无视这书生于无物,便也装作不在意。

赵俨道:“连日下来,决堤口已慢慢堵住,洪水渐少。加上大军救援及时,江夏百姓应该能活下不少人。可是大灾之后的事情,着实难办。”

在原本的历史里,曹魏也有过荆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112章 鲁肃鲁子敬〗地址https://wap.275b.com/316_31690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