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曹无出手(2/3)

校尉钟繇、豫州牧王思、御史大夫郗虑,三辆马车里坐着三个两千石高官,三人各怀心思,正在荀彧门口翘首以盼。

然而无论三家家仆怎么说,荀彧门口仆役都说令君有病,无法见客。

郗虑急了,他正在自己马车旁边打转,忽听有人喊他,一抬头,一个马车立在旁边,郗虑见是四匹马拉着,车架顶上是皂色,不由轻视,但当看清车窗里探出头喊自己的人的相貌,却是吓了一跳。

郗虑挤出笑容道:“北府将军何往?”

“自然是令君府上,宪台也是么?”

“是的,然则令君身体有恙,多日未出了。”

曹无点了点头,马车内,貂蝉已经给诸葛亮二人介绍郗虑。

宪台就是御史台,称呼宪台,是对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别称。御史大夫之职,前汉位列三公,后来改为大司空、司空,最后形成了新的三公体系,太尉管军,司徒管民,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但实际权力却慢慢转到尚书台。

建安元年,曹操迁天子到许都,领司隶校尉之职务,录尚书事,之后便担任司空十数年。虽然尚书令是荀彧,但是录尚书事的曹操仍然有名义上对尚书台的管辖权,只是因为信任荀彧,并不过问而已。

建安十三年初,曹操废三公,重设丞相,将大权独揽一身,又复设御史大夫,却是个虚职,只是名义上统领御史台,清贵是清贵,实际权力却小。

司徒赵温因曹丕之事被逼死,时任光禄勋的郗虑从中起了大作用,因此升任了这伪三公的职务,本是一桩美事,可是因为参与构陷太中大夫孔融之事,被丞相甩锅,据说丞相已经秘授荀攸,等一回来,就要处置他。

郗虑出自高平郗氏,家族不大不小,在朝中影响力也小,这也是曹操会选他担任御史大夫的原因。如今唯一能救他的,只有尚书令荀彧,然而他连续数日请见,都未见到,眼见丞相即将回朝,他日夜不能睡眠,干脆从一大早就等在荀彧府前。

结果荀彧没见到,先见到了曹无,郗虑很是焦急。

曹无戏谑道:“先不提令君的事情。我观宪台印堂发黑,想必有血光之灾?”

郗虑没有心情与他说笑,讪然道:“某家之事,现在许都上下皆知,北府将军何必说笑。”

曹无收敛笑容:“正是上下皆知,才不是说笑。宪台可听我一言?”

郗虑实在不想理他,但他与别人不同,能爬到如今地位,靠的是揣摩曹操的心意,曹无是曹操的胞弟,他断然不敢明面得罪,于是硬着头皮道:“北府将军请讲。”

“家兄心思如天意,天下莫能猜测。但——我能。”

曹无一开口,就让郗虑竖起了耳朵,孔融仗着大儒和世家的身份,屡次冒犯曹操,对禁酒令这种好命令,也要反对,可说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惹怒了曹操。郗虑主动构陷孔融,本就是他猜测曹操的意图所做,没想到孔融死在南方,他的算盘落空,反而因此被曹操甩锅,这正是没能猜测曹操心思造成的。

如果曹无真的能猜到曹操所想,那么曹无也许能救自己?

郗虑赶紧换上郑重神色道:“鸿豫洗耳恭听。”

“事因秘成,宪台贵为三公,位置未动,朝野却有风传。这种事情,历来为家兄所不喜。”

曹无一句话,让郗虑如遭雷击,他从没想过从这个角度为自己辩护,当场愣在那里。

曹无嘴角牵起笑容,他熟悉一个故事,那就是曹操西征汉中时,杨修猜测鸡肋含义的故事,猜到是他聪明,说出来就是他的死因了。

曹操想动郗虑,荀攸不会说,但后来得知的其他人却把消息传了出来,这正是曹操最不喜欢的局面。

曹无道:“既然正面不行,那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140章 曹无出手〗地址https://wap.275b.com/316_31690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