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此时的大明(1/2)

数千艘的战舰出现,直接就让朱由检有了可以面对西方等国的信心。

虽然现在直接服役的也只有一千多艘,其中又被分成了三片海域维持沿海的平稳。

但不可否认的是,仅凭这一千多艘的战舰,就足以威震四方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战舰,则是都被隐藏了起来,并没有被表露出来。

华夏,自古有一句老话,那就是财不露白。

明明已经可以威震四方,为什么还要显露出所有战力,吓得所有国家都以你为幻象敌?

这不是没事找事,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至于民生,最近的明朝也在朱由检不断的大力普及玉米等农作物下。

现在不敢说老百姓生活有多么好,有多么富足。

但却也达到了饿不死的地步。

能活着,自然没人愿意去寻死,所以随着最开始几年还有一些造反外。

最近的一年,已经安稳了很多,就算是张献忠和李自成两位大咖,现如今也都是各自率领几千的手下,躲在山林中不敢现身。

毕竟这么多年的经验让他知道,只要一现身就会挨打,一现身就会挨打。

这已经给了他们非常难忘的回忆。

所以在一番痛定思痛后,两人几乎相继决定,就躲在山里面养老了。

反正出去就是挨打,甚至还有身死的危机,至于投降朝廷?

别开玩笑了,就凭他们这种造反的大罪,朝廷还能留着他们过年?

国内的情况越来越好,民生也越来越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检也终于在历时数年后,也就在三个月前,同荷兰商议好了赔偿事宜。

其中分别就包括了让利一条。

比如,凡是荷兰商会送来的货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就必须要售卖给日月商会,同时在让利一成。

其后就是还要荷兰舰队,保证明朝的船队在西方畅通无阻,保证明朝远航船队的安全。

当然,这些都是附加的,但也是长期的利益,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荷兰需要让出马六甲海峡的一处天然码头和赔偿白银五千万两。

天然港口,是用于供应明军在那里驻军和修建港口用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港口,才扯皮了数年的时间,足足进行了多达七次的谈判,才彻底谈拢。

七次?

几年?

很简单,因为这个要求涉及到了荷兰国内的利益,已经不是一个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可以决定并拍板的了。

所以后面几次,几乎都需要荷兰使臣长途跋涉,不远万里的回到荷兰请命。

而朱由检在有了这个马六甲的港口和码头后,他就能保证自己大明的舰队有了一个远航补给,以及驻军的后勤保障。

一个月前,五千驻军已经乘坐一百艘战舰出发,前往了马六甲海域。

同时被带去的还有一千多名匠人,负责在那里开发出一块占地方圆三十里左右的大本营。

却说除了以上这些,明朝这几年也没有丢掉贸易这块肥沃的蛋糕。

除了开始的一年里,朱由检为了借机敲打荷兰,故意停了将近一年的贸易以外。

在一年后,随着两方谈判的加深(荷兰先一步赔偿了五千万两白银)后,也就逐渐打开了一些贸易通道。

虽然还无法达到最开始的那种互通有无,但也让荷兰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关系。

而明朝则是利用最开始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成了崇祯】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三十五章 此时的大明〗地址https://wap.275b.com/335_33533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