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不要和王宁安谈生意(1/2)

辽国一般派遣两位使者,汉臣负责礼仪交涉,言谈机变,辽臣则监视汉臣,并且做最后决断,打个比方,汉臣相当于总经理,而辽臣相当于董事长。

弄清楚这个,也就明白了,王宁安为什么把火力都放在刘六符身上,把这位干翻了,以辽人的脑袋瓜子,根本不是大宋的对手。

这不,萧大祐和耶律仁先赴宴之前,不停告诫自己,一定不要上当,不要被宋人给坑了……可真正碰到了美酒美食,他们都管不住自己了,耶律仁先还好一些,萧大祐是北边的蛮子,天寒地冻,生平最喜欢美酒,王宁安拿的又是最清冽甘醇的瑶池琼浆,萧大祐喝了三杯之后,就管不住自己了。

拉着王宁安的手,又是喝酒,又是大笑,渐渐的也就没把门的,耶律仁先勉强控制着,可是脸色也红了,带着明显的醉意。

王宁安同样涨红了脸,“两位,我方才说要谈点高兴的,你们说,什么事情最高兴?”

耶律仁先笑道:“你们汉人不是有四句话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想来这四样最让人高兴了。”

萧大祐咬了一块羊腿,不屑道:“那么文绉绉的干嘛?要老子说,一是钱,二是娘们!”他斜了一眼王宁安,色眯眯道:“怎么样,给我们安排几个姑娘没?我可早就听说,江南的娇娃,不同凡响啊!”

王宁安轻笑了一声,“姓萧的,别的都好商量,唯独人没得商量,大宋的子民,每一个都是无价的!”

萧大祐轻蔑一笑,说的好听,老子又不是没见过!只要钱给够了,什么弄不来!他把气都撒在了羊腿上面,大口猛啃。

耶律仁先倒是听出些味道:“王大人,除了人之外,还能商量什么?”

“哈哈哈,能商量的多了,比如眼下就有一笔生意!”

“什么生意?”耶律仁先好奇道。

“当然是木材生意。

其实从一个榷字,就能看出双方贸易的特点,榷有专营专卖之意,双方商人携带货物来到榷场,并不能直接接触,防止互相沟通消息,出卖情报,必须将商品交给官方牙人,评定质量,确定价格,完成交易,还要收取牙税,这也就是榷场税收的主要来源。

光是这个过程,就充满了漏洞,完全是官府主导,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两边的商人都吃亏!

耶律仁先讲的例子,未必是大宋的商人使坏,没准就是那些小吏心存不良,鼓捣出来的。

除此之外,商人还要提供担保,交易的范围,总额也要受到严格限制,比如大宋就严禁铜、铁、米面,腊肉,硫磺等物,辽国也严控战马,牛角等物品……

说来好笑,辽国仰慕大宋文化,需要海量的书籍,偏偏大宋的官吏们认为有些文章针砭时弊,落到辽国,会泄露大宋机密,因此除了九经之外,别的书籍不准带过去。

重重限制,其实并没有阻挡双方的贸易,在榷场之外,走私之盛,参与者众多。就拿书籍来说,大宋这边新出版一本文集,一个月之内,辽国市面上必定会出现。

王宁安甚至怀疑朝廷禁止书籍,就是为了抬高价格,然后靠着走私获取暴利,就和自己弄得烈酒一个道理,其实宋朝的大头巾还是很聪明的,欠缺的只是格局而已……

“说实话,朝廷对榷场限制太多了,每年四大榷场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万贯的贸易额,相比咱们双方的需求,实在是九牛一毛!依我说,就该给贸易松绑,准许双方商人面对面交易,我们双方各自派遣官吏账房,负责统计成交额,然后征收税赋,再维持市场秩序,也就足够了。”王宁安笑道:“以大辽的物产丰饶,加上大宋百姓的勤劳聪慧,两三年之内,双方的贸易额就能突破两千万,按照十分之一征税,就是两百贯!双方对半分,也有一百万贯!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将门】最新更新章节〖第176章 不要和王宁安谈生意〗地址https://wap.275b.com/33_3309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