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吾有挚友李探花(六更,求月票)(1/2)

第106章 吾有挚友李探花(六更,求月票)

永州刺史年龟寿正操心儿子的大婚,无心政务,含笑说道:“苏大人刚脱樊笼,又有公子寻亲,我在湘江边有一栋老宅,久不曾去住,不如苏大人携令公子,先去安顿下来,再说其余如何?”

苏挽红见这位刺史大人一副颇忙的样子,又知道他儿子即将大婚,确实不克多搅扰,说道:“既是如此,挽红就不推辞了。”

年龟寿大喜,他也不知道朝廷上究竟有何争斗?

为什么这位苏状元忽然又翻身了?

对苏挽红这个新任通判,年龟寿不想亲近,也不想打压,他只想安安稳稳做官,随口吩咐了一名妥帖下人,带了两父子去老宅。

到了年家老宅,送走了那位带路的下人,苏挽红的脸色忽然就沉了下来,问道:“怎么不读书了?”

“纵然你娘亲已经去世,家中还有几亩薄田足敷读书所用。”

“若不读书,何以明理?若不读书,何以知世?”

“你千里来寻,为父虽也开心,但这件事却是做错了,你该在家中苦读,静候明年科考才是。”

孙燕晚不卑不亢的答道:“母亲死后,家中财货尽为诸亲所取,儿子被送去大店当了伙计,早已没法读书了。”

苏挽红半晌不能言语,良久之后,这才说道:“为父初为官,政务必然甚忙,怕是没什么精力,教授你文章。”

“何况,我为永州通判,过手一州之钱粮,必有不妥之人,引诱你作奸犯科,好拿捏为父。”

“为父会跟同僚借些银两,再与你一封书信,推荐你去京城读书……”

苏挽红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忽然苦笑道:“其实为父这颗脑袋也不知道能留到几时。”

孙燕晚一时无语,他刚从雒京回来,还真知道一点朝廷的情况。

大师兄接娘亲都要遮遮掩掩,显然京师居“大不易”,真不是白居易的那个不容易。

苏挽红一介书生,身上也没武功,做官的风险,当真不小。

苏挽红陪儿子说了一回话,见儿子一直情绪低落,只以为他虽然见到了父亲,却伤心娘亲。自己想起结发妻子,也甚觉难过,遂取了纸张,写了一封书信。

他虽然被贬斥,但终究高中过状元,也有几个交好的同年。

苏挽红写信之人,乃是同科的探花郎,此人姓李,名忘忧,没有跟苏挽红一般上书,故而平平安安得授馆阁清贵闲职,安排区区一个孩童进学,当是举手之劳。

写过了书信,苏挽红就出门而去,不多时回来,交给了孙燕晚五两有余的银钱,说道:“本来我们父子相见,该多团聚几日,但为父总感觉,永州之地,风雨欲来,不是什么安生之地。”

“永州刺史年大人之子,乃是江湖人士,故而他大婚的日子,永州来往的江湖豪客极多。”

“为父不欲你卷入其中,不若……”

“今晚你就动身,前往京城罢。”

孙燕晚捧着书信和五两有余的银子,呆然半晌,伏在地上,叩头八拜,悄然而去。

苏挽红目送儿子离去,极为不舍,但他刚才出门去借钱,听到了几件事儿,心头大为戒惧。自从上书皇帝,被贬至永州,做了一门吏,苏挽红就谨慎了许多。他虽然觉得儿子一个小小孩童,一个人去京师,路上风险极多,但他身边实在没人,半个可靠的老家人都没有,实在派不出人去护送孩儿。

苏挽红叹息一声,说道:“希望南桥如他来时一般,平平安安,抵达雒京。”

“也希望李贤弟能替我多照顾这孩儿一番。”

孙燕晚出了年家,寻了个地方,把身上乞儿服丢了,嗅了嗅,身上还有味道,找行人问了几句,打听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剑啸灵霄】最新更新章节〖第105章 吾有挚友李探花(六更,求月票)〗地址https://wap.275b.com/356_35623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