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挖墙脚(十连更了)(2/3)

洮州也不错。“去了洮州,真能分到那么多地吗?”“这个你们可以问大牛二牛,他们是刚从洮州回来的。”崔莺莺道。大牛站到前面来,还有点紧张。二牛倒比他好些,大声的道,“洮州很好的,河流很多,好多平坦的地,有不少还是能够直接水浇的好地呢。但那边人很少,本来有几万人口的,但上次打仗,好多本来内附的羌人又叛归吐谷浑了,也有一些百姓被掳了,现在那里地广人稀。听三郎说,洮州城的土地若开垦起来,足有不下百十万亩,可是那里现在才不过几千户而已。我们去了,有的是土地!”“那里危险吗,番人会经常打不过来吗?”“放心吧,有三郎在洮州,有六个军府五千多府兵呢,番人没那个胆量。番人其实没那么厉害,上次我们跟三郎押着粮草,半路上遇到三千羌骑呢,结果三郎一招计谋,诱他们入城,结果就来了个关门打狗,直接全歼了他们!”这个时候,崔莺莺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如果大家愿意迁去洮州的,张家愿意买下他们家的田产,甚至是房屋家具等带不走的东西,价格公道。而且,我们会负责组织车马,送大家去洮州。”按朝廷的规矩,朝廷所授之田,只有永业田可以继承、售卖。口分田不得出售,也不能传给子孙,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如果家人去世家贫无钱安葬,可以售口分田办丧事,其二,就是从狭乡迁去宽乡,可以卖口分田。从灞上迁到洮州,这就是从狭乡迁去宽乡,他们能卖掉口分田,到了宽乡,朝廷还会再授他们一分田。这也是为了鼓励百姓迁到边疆移民实边。灞上的田,多是塬坡旱地。好的地能值四五贯,一般的值两三贯一亩。百姓手里多是朝廷均田授的地,也主要是口分田。多数人家里只有二三十亩地。现在张家愿意买下他们的这些地,省的他们找买家出手,也省的被人趁机杀价,这是好事。再说破旧房子、宅基地,家里的家具甚至是树木等,这些张家都愿意买下。这让很多人又去了几分后顾之忧。不少人已经开始在张家登记报名了。还有一些人家,则还在犹豫。不少人的儿子在洮州点了府兵,但家里还有的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这也好办,已经成家的儿子就让他们分家,留在灞上,你们家原来的田地房屋这些都可以留给他。你可以带着老婆儿女一起去洮州,跟小儿子过。”管事给他们出主意。崔莺莺甚至给大家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地便宜的卖给张家,张家再原价卖给他们留下的儿子,这样地转了一圈,又落到了自家儿子手上。而他们呢,去了洮州,又能分一回地。虽然这是挖朝廷墙角,但大家听了却都很高兴。如果不这么转一圈,地是不能直接留给儿子的,因为那样还是朝廷的口分田。但转卖一圈后,地成了私田了。反正灞上百姓的私田都少,并不会超过一百亩的上限。崔莺莺不反对村民们把田留给自己的儿子,张家出钱收田,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百姓卖地拿了笔钱,去洮州过新生活。张家也趁机收下不少地,两好互利的事情。最后,不少人还是打算不把鸡蛋都装一个篮子里。留一两个儿子在灞上,这样灞上还有个根,洮州又开个枝。当然,也有些人在灞上过的一般,干脆就拼了,全家老少一起报名去洮州,把家里那一点点地也直接卖给张家了,连宅地、树木甚至是破房子旧家具全卖了。能卖多少是多少,只留几个箱笼,然后带上衣服被褥走人。崔莺莺马上安排人负责登记,又安排人负责去丈量土地、评估财产。又请来衙门里的人和附近的族老乡望们,一起做为中介见证。谈妥之后,就是签约立契。最后,张家给大家开出庄票。“这是为大家着想,路上带着许多钱帛也不方便,你们拿着这庄票就好,等到了洮州,那里也有张记钱庄,可以直接取钱。”崔莺莺建议大家只拿些零钱,大部份则存到钱庄里开庄票。钱庄会专门请护卫押运钱帛去洮州,这样一来,大家路上就方便也省心。“青嫂子,你看下,你家一共二十亩地,估价是每亩四贯,共八十贯钱。另外旧窑洞两间,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唐朝好地主】最新更新章节〖第332章 挖墙脚(十连更了)〗地址https://wap.275b.com/35_3504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