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3节 大变化(1/2)

谁拥有最强工业就拥有世界。不说一千多年后的历史,只说秦。

强秦之所以强,就是因为秦的工业强,秦弩天下无比,流水线制作,精良无比。

这只是强秦在工业上强于六国的一个小小缩影。

大唐皇帝很满意华原的发展,特旨将北四县重新规划。

北四县所有的居民,只能神工院、神策院相关人员及家属居住,各贵族老宅需要特批再审,华原扩大,整个耀州全部划归华原,其内各寻常贵族全部搬家。

整个华原完全不允许神策院之外的贵族居住,宗室也不行。

而后,大唐皇帝李世民连下十多条调令。

李道宗再一次北上燕州,柴绍南下接管一处要道,彭城。

这里后世的地名叫徐州,这里处于江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交界,又处于京杭大运河中段,连通直隶、山东、江苏等省。距离连云港非常近,这是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

李绩北上,镇守北方与西域重镇。

程咬金、苏定方、候君集等,调任江南。刘仁轨、独孤修罗、冯智戴三人负责三大水师筹建。长孙无忌回京,高俭成为新一任东港舶司使。

萧瑀告老,回江南修养。

房玄龄接任左仆射、杜如晦接任右仆射。

李靖升任兵部尚书。

这是三品以上顶尖大员的调动,其余五品六品不计其数,足有上百人之多。

席君买、薛仁贵也在这五品六品的调任官员之中,他们也往江南去了。

除了这些吏部需要备案的调动之后,长安城新老贵族家的子弟,有超过五百人也往江南去了,这其中不仅仅有老程的儿子、五姓七家的子弟,还有宗室,在名单上,最显眼的两人则是,十二岁的李承乾、十二岁的李恪。

大唐的北方,西北平定。李世民终于将视线转移到了大唐的东北方。

一份与高句丽长达万字的臣属国盟约书在长安祭祀天地。

用柳木的话说,这是一份虚假无比的和平备忘录。高句丽想借大唐连续争战多年,息兵休整的机会统一半岛,然后北上一争辽东之地,积累实力对抗大唐。

而大唐,想让整个高句丽所有人都变成奴隶。

这是死结。

那怕所有人都明白,未来五年、十年肯定会有一次恶战在大唐与高句丽之间发生,可此时却是喜气洋洋的在祭祀天地,庆祝友情。

萧瑀告老,是真告老还是假告老,已经没有人想这个问题。

大唐贞观四年(注,这个贞观四年相当于正经历史的贞观五年,本书武德年最终是十年。)六月初四,萧瑀最后一天在尚书省处理完自己的日常工作,然后在交接的卷宗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取下袖套放在一旁。

现年五十五岁的萧瑀还不算老。

失去了左仆射一职后,萧瑀依然还是内阁九阁老之一。这是大唐皇帝李世民计划之中将内阁与六部完全分离的第一步。

放下左仆射一职后的萧瑀享正二品实职俸禄。

盯着自己的办公桌发了一会呆,萧瑀拿起自己常用的镇纸,然后自己的官印走到了房玄龄面前,递上官印房玄龄示意自己的助手接下。

当萧瑀递上自己那块看普通,只是一根青石条的镇纸之时,房玄龄整理衣袖长躬之后双手接过。

“老夫听过一句话,那是在并州大战之时柳驸马对翼郡王说的。”

房玄龄接口说道:“武将不怕死,文官不贪财。”

萧瑀再没说什么,拿起了放在一旁那只用芭蕉叶编制的蒲扇慢慢的走了出去。

大门外,萧瑀看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站在那里,手上拿着一方墨正在缓缓的研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唐朝好舅子】最新更新章节〖第0813节 大变化〗地址https://wap.275b.com/36_3636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