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英国人的惊叹(1/2)

浣熊市,由于四周有着数目宏大的野生浣熊生活而得名。固然才到了公司手里仅仅两个月,但是依旧显示除了足够的潜力。浣熊的毛皮,不管是对于18世纪的欧洲白人,还是对21世纪的华国人,都是非常可贵且稀有的毛皮。本来北美这边还是很多的,价格也足够,可是这段时间,由于肖林大批收购,这些浣熊皮的价格,两个月就翻了好几番。

连带着,这里发展成了公司最新的毛皮交易集市。肖林所幸就把公司所有的毛皮生意转到了这里,既然如此,那么他也不会不把这里好好建设一番。要知道,公司发展到现在,大部分都是靠肖林倒卖毛皮黄金和古董三种物品支撑起来的。对于毛皮生意,肖林还是很重视的,相比黄金和古董,还是比较轻易脱手。

在公司壮大的建筑队的努力下,浣熊市已经发了极大的变更。这些,从波士顿走来的科林斯,感受非常清楚。科林斯-林曼,林曼家族的接班人,新生代最为优良的人,不能说文武双全,但是敢打敢拼,思维周密,谋划严谨,都是别人夸赞他的词语。林曼伯爵,和其他两个伯爵一起,顺应民意免职了查理,想要派人和公司讲和,曾经在浣熊市带过的科林斯主动报名了。

固然很不放心,但是林曼伯爵也转变不了自己这个极有主意的儿子的决定,反正这次是往开释善意的,应当也没有多大的风险。科林斯进进浣熊市的时候,创造这里基础上完整变了样子。蓝本低矮乱杂的建筑,都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三层五层的小楼,样式雷同,装修雷同,大小很多也都一致,也不是木头制作的了,而是一种不是石头却和石头极为类似的材料制作而成。

而顶部,也不是各种木板搭建,而是一种奇怪的凹凸石片,他们不知道,那是瓦片。肖林不爱好纯粹的白人样式建筑,而纯粹的华夏作风的建筑又太过复杂,建设起来费时得很,所以,就采用了现代社会中西联合的样式。看起来是没有什么文艺气味,但是布满了现代气味。奇特的作风,反而让科林斯看起来更加地舒服,至少井然有序。

而道路,也不是以往的烂泥路,主干道都是水泥展就的水泥路。由于施工期太短,所以,只能达到21世纪乡村公路的程度。当然,这个时代,就是公司也没有用上五吨以上的运货车,自然也就不怕水泥路被压坏的情况涌现。而各个分路小道,就是碎石子展就的碎石路,踩上往鞋底薄了可能会感到膈脚,但是最少比踩上往就是一脚稀泥和屎尿好太多了。

科林斯创造,这里的大众都抛弃了传统的欧洲衣饰。少部分人,穿着整套的西装,提着一个不大的的皮质手提包。而另外部分人,就是一身服务员的小西服夹克,鞋子是一种他完整不知道的帆布鞋,也是公司自己制作的运动板鞋。还有一部分人,穿着的就是一身的工作牛仔,硬朗耐用,也挺方便的。

科林斯的使节队穿过了蓝本留下的浣熊市大门,已经不能持续前进了。科林斯看了一会儿,双方才终于协商好了接下来的举动安排。作为正使的科林斯,将会带着三个押运可贵宝物的随从一起往行政大楼赶往,肖林就在那里等着他的到来。而大部分使节团的人,将会在公司官员们的带领下,一起到落脚地,据说是浣熊市最好的旅馆下榻。

而他们押运的亚当斯家族潘迪家族的人,就会交给公司的部队进行看管。由于早就收到消息,为了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肖林特地把亲卫团的人调了过来。这边一谈好,一阵整洁的脚步声就传来。科林斯顺着声音看过往,一队一看就是铁血精锐的士兵齐步小跑着走了过来。对于使节团中很多人来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公司的部队。

这是亲卫团中最顶尖的精锐排,一半白人,一半印第安人,还有几个是最新参加的华人。看起来只有两个人种,实际上是三个。都穿着华夏的03式野战特种军服。03式也是前几年才完整淘汰,都是质量极好的衣服,糟践太惋惜了。为了让亲卫团差别于普通部队,肖林就采购了一批,用来设备他们。

科林斯固然好奇为什么不是传说中的黑森军装,但是不得不承认,穿着这种军装的战士,反而更加英武帅气。背后别着一把五六式冲锋枪,腰带上挂着一把正式的21式7发9.1口径手枪,仿造从经典手枪沙漠之(这还和谐),性能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五,已经够用了。手枪旁边,是一共五颗手雷。三颗爆破手雷,一颗闪光手雷和一颗烟雾手雷,除了爆破手雷是肖林买来的华国的67式,其它都是公司自产的。

一双军靴,底子看起来很厚,应当会非常舒适。一个头盔,看起来非金非铁,但是基础上把脑部都给掩护好了。一对肩章,看起来宛如点睛之笔,非常合适。肩膀得手肘中间,有公司的奇特标记,一把火枪一把锤子,代表着公司的军人和工人阶层,也是公司的两大顶梁柱。这就是盗版华国的党旗,这还没立国,以后的国旗以后再说。

这支部队极为有效率,简略有效地接过了两个家族人口押运的任务,然后走开了。全程一句空话都没有,一个潘迪家族脱离科林斯他们的把持时还想要挣扎一下,被一个战士逮住一个过肩摔,然后单膝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717之新美洲帝国】最新更新章节〖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英国人的惊叹〗地址https://wap.275b.com/373_373470/198.html